首页 新闻频道 外媒看宁德

福建日报|乡村振兴的“屏南模式”

2022-09-25 16:30 来源:福建日报

水景公园

2022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做足四篇文章……全力发展数字经济、海洋经济、绿色经济、文旅经济”,着眼于写好“四篇文章”,屏南县立足县情,全力打造“三个一流”:闽东北一流的绿色工业基地、全省一流的高山农业基地、全国一流的乡村文旅康养基地。

8月,我们踏上屏南这片热土,深刻感受在“三个一流”统领下,高质量发展的新增长极给这座古老县城带来的深刻变化。县属各乡镇高点定位、乘势而上,将各自产业基础与资源禀赋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经济繁荣、生态壮美,一座崭新的山区新城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资金、人才和游客,“三个一流”为乡村振兴的“屏南模式”作了最好的注解。

路下乡

红色文化与牧场美景交相辉映         

仙山牧场

随着屏南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路下乡打开思路,深入挖掘丰富的老区资源优势,打造“红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红色小镇”是以路下乡集镇为起点,沿着前往仙山牧场的G237为轴线,以仙山牧场为目标的一个大型红色文化旅游项目,沿线涵盖了三万里村、门里村、中秋村、山峰村等村庄。

路下乡还积极推进仙山松海、芳院、罗沙洋传统古村落、门里、路下古民居、中秋生态竹业观光园等资源开发,设计精品红色旅游带,引进优秀文创人才入驻传统村落开展文创规划、古村落修复及配套设施建设、民宿项目等,创新“产业+生态+旅游+村民”的发展模式,壮大村集体经济。

罗沙洋传统古村落

依托“红色小镇”建设,路下乡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大做强高山花卉、竹业、食用菌、茶叶、棘胸蛙等五大特色产业,做响“一村一品”品牌,稳步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建设。

熙岭乡

现代农业 康养基地 做优特色产业

熙岭乡塘后村生态果园

熙岭乡在实施乡村振兴中,大力发展高山蔬菜、食用菌、花卉、茶叶等特色产业,打造现代特色农业体系。同时,不断推进以龙潭村为重点核心区的文化创意产业片区发展,打造全国一流的乡村文旅康养基地。

在塘后村,宏祥生态产业园采用水肥一体智能系统,按需供给节水节肥,带动农业转型升级。企业的发展得益于熙岭乡片区党委的成立,去年熙岭乡将片区内村党支部、合作社、农户联结起来,打破了村级行政区域和党组织管理界限,统筹引导村村融合,推进抱团发展。在发展特色农业的基础上,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的融合,壮大村集体经济。如今,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有效解决了“有活没人干、有人没活干”问题。

龙潭村

2017年5月,龙潭文创项目启动,团队入驻,修复古村、复兴文化,一座座破败老宅变成书吧、茶室、民宿,文艺范十足,村子重现生机,2021年游客达到30万人次。来自北京、上海、厦门、香港以及英国等的“新村民”租赁老宅进行修复、改造并安家,他乡成了故乡。

甘棠乡

名将故里 “三产”聚合力

甘棠乡漈下村古村落

甘棠,乡如其名,诗意而美丽。立足当地生态和资源禀赋,甘棠乡紧紧围绕“发展生态经济,建设美丽甘棠”的奋斗目标,按照“工农并举,文旅并重”的发展举措,着力打造集生态观光、农业示范、旅游体验于一体的特色乡镇。

芙蓉李,不只是甘棠乡也是屏南县特色农业的实力担当。在甘棠乡党委、政府积极推动下,芙蓉李产业以王林村为圆心,不断向外扩大产业半径。2021年,甘棠乡成功申报以“屏南李”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全乡芙蓉李种植面积达1.6万亩,覆盖全部17个村2000多户村民,产量2.3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4.2亿元。

芙蓉李

芙蓉李,不只是甘棠乡也是屏南县特色农业的实力担当。在甘棠乡党委、政府积极推动下,芙蓉李产业以王林村为圆心,不断向外扩大产业半径。2021年,甘棠乡成功申报以“屏南李”为主导产业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项目。全乡芙蓉李种植面积达1.6万亩,覆盖全部17个村2000多户村民,产量2.3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达4.2亿元。

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甘棠乡推动文旅深度融合的“王牌”。近年来,甘棠乡立足自身文旅优势,突出甘国宝文旅小镇建设,打造“小梨洋—漈下—巴地”的特色旅游路线,构建全域乡村旅游新格局。甘棠(新型)工业园区板式家具园区是甘棠乡打造的又一崭新地标。目前,共有8家板式家具企业入驻,总投资6.75亿元,共建设20条以上板式家具生产线,为全乡工业发展增添新动能。

棠口镇

绿色工业与 高山农业双箭齐发

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棠口

棠口,因位于棠溪汇合口处得名。棠口的美,在郁郁葱葱的山林,在波光粼粼的湖面,更在精准发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好日子里。

在溪角洋工业园区,一片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该园区主要发展新能源电池新材料、机械制造、汽车配件等上下游产业链,力争打造成“万亩规模、千亿产值”的现代工业园区。目前,园区入驻企业11家,今年预计形成产值50亿元以上,现有项目全部达产满产后年产值超200亿元。

屏南高山花卉园区

近年来,高山蔬菜因为在空气、土壤和水质等方面的优势而备受推崇。棠口镇以山地为主,河谷盆地穿插其间,种植高山蔬菜条件得天独厚,已建成“白溪门”万亩高山蔬菜基地和“大兰山”千亩高山蔬菜种植基地。而高山同样利于花卉产业的发展,棠口千亩高山冷凉花卉产业园项目于2020年动工,在做大做强花卉产业的基础上,还将打造集展示交易、观光旅游和休闲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山花卉综合性示范园。

随着农业、工业、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村镇居民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在不远的将来,一个崭新的棠口,必将书写乡村振兴的绚丽篇章。

寿山乡

打造一流的乡村文旅康养基地

白凌梯田

寿山乡地如其名,是个名副其实的长寿福地,2021年入选福建省首批“清新福建·气候福地”名单。作为国家级生态乡镇,绿水青山是这里最宝贵的财富。而这里的古村落、茶盐古道、宋代硋文化遗址等,更增添了浓郁的人文气息。

降龙村早在2016年就被住建部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古典布局、古院墙、古道,都述说着久远的故事。而在白玉村,依村而建的省运会皮划艇激流回旋赛道,不仅带来了一大批喜爱水上运动的游客,村庄的面貌更是焕然一新,宛若镶嵌在大山中的美玉。漫步在寿山村的“茶盐古街”上,街边的老房子修缮一新,成为明清风貌的商品一条街。打造一流的乡村文旅康养基地,寿山乡将生态与人文的禀赋牢牢抓在手中,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寿山之路”。

寿山乡茶盐古道

除了文旅,寿山乡另辟蹊径选择了一味神奇的中药材山苍子作为突破口,引回特聘乡村振兴指导员苏好松发展山苍子种植、优质苗种培育、植物精油提取及衍生产品开发。

代溪镇

黛水酤镇酒也香 菇也俏

斗酒大赛

北墘,一个因酒而兴的古村。家家酿美酒,户户有酒窖,醇酒佳酿就像穿村而过的清溪一样,悠悠流淌了700多年。北墘村立足村情,主动谋划,成立合作社3家、企业2家,带动村民酿酒致富。目前,全村99%农户从事黄酒酿造,全村黄酒产量达到1600多吨,产值4200多万元。

同时,北墘村投资4600万元完成旅游集散中心、黄酒体验馆、黄酒文化展示馆等项目建设,并引导村民开发了8家特色民宿,实现了山居变民宿、土特产品变成旅游商品的转变。

北乾村雨廊一角

2014年以来,北墘村先后获得中国传统村落、全国文明村、国家3A级景区、福建省金牌旅游村等金字招牌。

代溪不仅酒香,菇也俏。玉洋村便是代溪食用菌产业的代表。据介绍,该村菌业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为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村里推行“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助力乡村振兴。2021年,全村种植食用菌700多亩,种植食用菌村民超过70%。其中,家庭农场8个,专业大户15个,食用菌菌棒加工厂6个,菌筒加工厂3个,年产食用菌2200多万袋,产值1.3亿元,农民人均年收入2.6万元。

一坛酒,一朵菌,让代溪变得更美丽更丰饶。

古峰镇

宜居生活 绿色舒适的中心城区

东湖水景公园

古峰镇为屏南城区,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是宜居的好地方。

随着群众美好生活需求日益广泛,宜居内涵也愈加丰富。古峰镇紧紧围绕“小县大城关”战略,持续推进古峰、棠口、屏城“两镇一乡”融合发展。扎实做好文化东路片区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工程、国网供电公司生产综合用房、总医院扩容提升改造等省市县重点项目要素保障。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逐步完善城西路等20条路网建设。

东棠大道(左)

该镇有效治理城区环境卫生,实行垃圾分类和无害化处置,实现环境空气质量和水环境质量“双提升”。通过天坪山绿慢道、瑞屏公园、麓山公园等建设,将城区打造为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的高品质、高品位城区。

实现城区“智慧化”管理新模式,把更多的资源、服务、管理下沉社区,先后投入70余万元建成城东智慧社区、佳洋智慧社区,形成以人为本的智能管理系统,使居民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舒适、高效。

未来的古峰镇,将坚持项目兴镇、产业富镇、生态立镇、文化塑镇,以“富强和谐美丽新古峰”为目标,为建设新屏南贡献古峰力量。

长桥镇

食用菌 千亩梯田 特色引领新发展

柏源村千亩梯田

长桥镇气候优越,全年温暖湿润。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长桥镇便利用这里独特的山区自然小气候,发展香菇、草菇、花菇、银耳等多种菌类。近年来,镇政府着力打造以“南-北-中”呈带状分布的高溪村、远坵村和半圳村食用菌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引导长桥食用菌产业朝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成为长桥镇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除了食用菌产业,长桥还大力发展林下经济、花卉、水果、畜牧业、竹加工等产业,推动“一村一品”,让家家都有致富门路。

在柏源村,千亩梯田倒映着天空,初秋时节已是一片金黄。过去这里曾是一片撂荒地,自从县里推行“我在屏南有亩田”,这片地被认领了621亩,曾经抛荒的土地又变成良田。2022年,柏源村通过与屏南八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统筹协调全县资源,搭建含良田挑选、认领付款、订单查询、售后服务、证书领取等的一站式“田主”端平台,认领者可通过平台进行全程追溯,可定位认领地块的位置,显示县乡村、地块名称、水稻品种、生产记录等基础数据及生产过程照片,随时了解自己认领的“一亩田”生产情况。

岭下乡

无公害 高山蔬菜 打造全省一流基地

万亩高山蔬菜基地

岭下乡古称“锦厦”,位于鹫峰山脉中段,具有明显的高山气候特点,特别适合种植高山蔬菜。如今的岭下乡有耕地面积1.9万亩,以高山花菜种植为主,为全县最大的高山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同时推进海峡现代种业产业园建设,以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为重要平台载体,建设具备高山花菜净化、分级、保鲜、集散、交易等功能的高山花菜交易集散中心。

岭下乡还是革命老区乡。当年,闽北独立师黄立贵率部与闽东独立师会师时,曾在这里指挥过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上楼战役”。

岭下乡水松林

岭下乡拥有世界独有的冰川时期活化石72株水松成片林;拥有闽东第二高峰“东峰尖”,海拔1627米;拥有两大淡水湖“龙凤双湖”,湖面面积达2805亩。全乡森林覆盖率为76%,木材蓄积量为44.5万立方米,拥有全县最大的万亩林场——上楼林场和下南坑林场两大乡办林场。

未来,岭下乡将结合现有资源以打造红色农旅重乡为突破点,充分挖掘上楼战役、传统民居、水松林、东峰尖等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文化资源有效融合,促进红旅融合、农旅融合。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林宇煌

审核:刘宁芬 周邦在


责任编辑:林宇煌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