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外媒看宁德

光明日报 | 大黄鱼:从濒临绝迹到餐桌“常客”

2024-05-15 15:13 来源:光明日报

【一线讲述】

讲述者:海水养殖生物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宁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原站长 刘家富

大黄鱼,是我国知名的可食用经济鱼类。历史上大黄鱼就曾被当作东南沿海地区的口粮。在闽东,更是流传着“官井洋,半年粮”的歌谣,唱的正是在大黄鱼的天然产卵场——三都湾官井洋,每年春夏之交渔船进洋捕捞时的丰收盛况。大黄鱼不仅极大丰富了闽东人民的食物结构,也为三都湾沿岸人民带来了丰厚收入。

我是福建省连江县黄岐半岛渔民的后代,从小的耳濡目染,让我对海洋、对渔业有着特殊的感情。20世纪70年代,由于过度捕捞,大黄鱼数量急剧减少。那时的我作为基层水产科技工作者,眼看着我国大黄鱼从丰产丰收到无鱼可捕,感到十分焦心。当时,进官井洋产卵场产卵的大黄鱼群体尚存,这让我心中萌生了一个念头:利用这些尚存的大黄鱼亲鱼,进行人工繁殖,以此保住大黄鱼资源。

经过多次主动申请,1981年,我调进了直接管理官井洋大黄鱼产卵场的宁德地区水产技术推广站。一到任,我就在开展本职工作的同时,着手调查官井洋的相关情况,同时搜集鱼类繁殖技术材料。经过前期充足准备与多方奔走,1985年“大黄鱼人工育苗初试”项目终于立项,人工授精育苗及野生鱼保活驯养均取得成功。此后20年间,在我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大黄鱼全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难题被不断攻克。

如今,大黄鱼人工养殖产业终于有了完整的技术支撑和政策扶持,走上了发展快车道。2023年,宁德市大黄鱼产量21.2万吨,占全国近80%,全产业链产值超200亿元。曾经濒临资源枯竭的大黄鱼,如今已成为我国养殖规模最大的海水鱼,不仅“游”回了老百姓的餐桌,还是全国八大优势出口养殖水产品之一。大黄鱼的鲜味儿,成为众多旅居海外华人华侨“舌尖上的乡愁”。

我坚信,大黄鱼产业未来发展,依然大有文章可做。虽然已退休十年,但我依然愿意发挥余热,继续助力优化养殖大黄鱼种质,让大黄鱼长得更快,让闽东业界端牢这一“鱼饭碗”。

来源:光明日报

编辑:陈娥

审核:陈小虾 周邦在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