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外媒看宁德

福建日报整版关注霞浦:诗歌海岸潮韵激扬

2024-10-11 11:35 来源:福建日报

《福建日报》2024年10月11日第07版

9月15日至17日,海峡两岸(霞浦)海洋文化周、“明月照山海 诗意见云开”第三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在霞浦举办,并颁发“中国霞浦海洋诗歌成就奖”,霞浦诗人谢宜兴成为三位获奖者之一。

《诗刊》社主编李少君表示,这次活动对霞浦,对福建,对中国的海洋诗歌都能产生深远的影响。霞浦的海洋,是和人民的劳作、生活息息相关,是霞浦产生海洋诗歌艺术的源泉。

千年古邑霞浦,海洋文化基因代代相传,诗歌与海洋在这里相遇碰撞,交响出海洋诗歌的恢宏篇章。去年3月,霞浦荣获中国诗歌学会授予的“中国诗歌之乡”称号,成为福建首个以诗歌名义命名的县域。

霞浦海岛航拍图。罗南平 摄

向海而歌 诗风传承千年

霞浦,地处福建省东北部、台湾海峡西北岸,是福建省海岸线最长(510公里)、岛屿最多(442个)、海域面积最大(2.89万平方公里)、浅海滩涂最广(265万亩)的县份。“这里曾是闽东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交通中心,被誉为‘闽浙要冲’‘海滨邹鲁’。”霞浦县文旅局局长卢伟说。

晋太康三年(282年),霞浦始建温麻县。这里曾是三国东吴政权在江南建立的三大造船基地之一——温麻船屯。从诞生之初,就面对广阔的海洋和无尽的蔚蓝。1000多年来,作为福建省最古老的县之一,霞浦海洋文化积淀厚重,海洋诗歌作为海洋文化的重要部分,自古就是这块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海石般坚固的精神家园。

霞浦海洋诗歌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唐朝。“东去无边海,西来万顷田。东西沙径合,朱紫出其间。”唐乾符年间(874—879年),驾舟海上来而后家于后崎(今松山后岐)的陈蓬,打鱼谋生之际,长年累月观察海流、岛屿、沙径的变化,写下这首关于大海的预言诗。他写出大海的无边无际,也预言了大海未来的变迁。今日的松山岛已然是松山半岛,与大陆紧紧相连。

海洋辽阔,风起云涌,历代诗人或土生土长,或留寓霞浦,写下了许多充满海洋意识的诗篇。大海、岛屿、波涛成为诗人的抒写对象和情感寄托。“马头过了有驴头,何处飞来海上洲。绝顶试穷千里目,烟波深处是琉球。”宋朝长溪(今霞浦)县令刘镇登上霞浦最大的岛屿浮鹰岛,似乎可见烟波深处的琉球群岛,望海远眺写下这首《浮鹰山》。“一粟浮瀛镇海山,碧空尽处白云环。鲸睨出没波千里,好建长城作外关。”福宁府知府李拔在霞浦蜿蜒海岸的一个澳口——斗米澳,遥望浮鹰岛,写下这首《斗米澳》,感慨岛如一粟孤悬海外,也惊叹岛似雄关扼守一隅。

“霞浦古代海洋诗歌体裁多样,题材丰富,海洋气息浓郁。既叹大海之浩瀚,也咏人物之壮烈。”霞浦县文联相关负责人表示。如谢翱,宋之长溪人(今霞浦),有“宋末词坛之冠”的美誉,一生追随文天祥,壮怀激烈。在他的诗歌里,大海是诗人家国情怀赤子之心的寄托。“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未老山中客,唯应赋八哀。”《西台哭所思》这首拜祭文天祥的诗歌名篇,哭出了亡国之痛、知交零落,也哭出了对故国故人“随潮到海回”的深切思念。而那个被深切思念的爱国诗人文天祥,也曾在谢翱的故乡,霞浦海边写下悲壮的诗篇《长溪道中和张自山韵》,“夜静吴歌咽,春深蜀血流。向来苏武节,今日子长游。海角云为岸,江心石作洲。丈夫意何事,底用泣神州”。

千百年来,逐海而居,人们的生产生活离不开大海。海洋诗歌里对这般图景的诗写比比皆是。宋代鲍祗笔下盐田渡口人潮与渔市的繁华:“两信潮生海接天,鱼虾入市不论钱。”清代张光孝《咏官井》中的鱼汛盛况:“四月群鳞取次来,罾艚对对一齐开。千帆蔽日天飞雾,万桨翻江地动雷。征鼓喧阗鱼藏发,灯光闪烁夜潮回。”……这些关于海洋生产图景、海洋生活、海洋风俗的诗意抒写鲜活生动、意蕴悠长。

海洋诗群 绽放闽东之光

在霞浦,海洋是诗人创作的“胎记”与“脐带”,诗人在自然之海与诗歌之海间自由切换,书写关于大海的壮丽图景、生存体验、风俗人情、悲伤欢乐,以诗歌打开大海、认识大海,创造大海。“霞浦是山海都十分美丽的地方,霞浦的年轻一代诗人,也将如滨海大地那样多姿多彩、光芒夺目。”30多年前,著名海洋诗人蔡其矫这样寄望霞浦诗人。

20世纪80年代初,霞浦的民间诗刊、文学社团异常活跃,《麦笛》《小鹿》《也狂》《逝水》《丑石》等民间诗报、文学社相继出现,文学青年相互交流接触创作,尤其是诗歌作品大量涌现,形成了霞浦较为独特的文学现象。40多年来,以汤养宗、叶玉琳、谢宜兴、刘伟雄等为代表的霞浦诗人,创作了数以千计的优秀诗作,以他们为核心的“闽东诗群”创作的海洋诗歌也走在全国前列。2018年,汤养宗的诗集《去人间》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诗歌奖,推动了霞浦诗歌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

汤养宗,福建省第一个荣获鲁迅文学奖的诗人,从小生活在东吾洋畔的沙江镇,长大后又成为海军声呐兵,大海几乎占据诗人整个少年和青年时代的生活与记忆。鱼汛时大海的喧闹,鱼荒时大海的荒凉,海难时哭嚎的渔娘,劳作时裸露着臂膀的渔汉子,辽阔大海上逼仄的船舱洞房,军舰甲板下随着海流劈波斩浪的阅读,出远门时面对大海的祈祷,这些关于大海的细节,最后都成为诗歌《船舱洞房》《哭滩》《甲板上裸着五个渔汉》等。

“霞浦诗人基本上都是渔家子弟,身上都流淌着海洋的基因,最早开始诗歌写作时都把写海当作自己写诗的试金石和入行的仪式。”汤养宗说,海洋一直是自己诗歌写作的精神高地。汤养宗在《向大海》中如是说:“一生爬坡才立命于这梦中高原,为的就是汇入伟大的蓝色,成为澎湃与荡漾开来的一部分。”

霞浦沙江中心小学诗歌朗诵会 。资料图片

曾获鲁迅文学奖提名的叶玉琳,故乡的大海为她的诗歌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现实滋养与想象灵感。她想起从小赤脚跟在大人后面,到海滩上捉螃蟹、捞鱼虾的情景,内心里就有亲切涌动,由此创作了《大海:土生土长的女儿》:“港汊弯弯曲曲,八九点钟的光和海雾,深深浅浅投映在那一片熟悉的水域,比岸更重的人影在潮头忙碌着,闪烁着水光的挂蛎,涂满淡金色鱼鳞的小船,在童年的记忆中,构成了世界上最美的一幅水墨画。”大海上美丽的光影和劳作的景象,在诗人日后的写作中,给了她无边的想象和开阔的理由。当诗集《海边书》出版后,叶玉琳有了一个新的身份——海的女儿。

谢宜兴和刘伟雄,这对诗坛著名的诗歌兄弟,大海是他们的远海故乡,也是纸上家园。他们在40年前共同主编的《丑石》诗刊,被《诗选刊》评为中国五大优秀民刊之一。

在老一辈诗人的引领下,霞浦的年轻诗人也纷纷加入海洋诗歌创作的队伍。青年诗人苏盛慰、韦廷信成立“海岸诗社”。韦廷信说:“年轻一代诗人创作中的海洋意识,得益于霞浦深厚的海洋诗歌传统和氛围。”

青少年也在接力传承诗歌文化。今年4月18日,2024中国诗词大会圆满收官,12岁的霞浦选手何坤宇夺得年度亚军。“我生活在美丽的诗歌之乡霞浦,站在大舞台上,也想让更多人知道家乡的诗歌文化,感受到中华诗词之美。”何坤宇说。

“霞浦县从去年开始推广‘诗歌进校园’活动,构建诗词人才梯队,目前已培养了80多名热爱诗词的生力军。”霞浦县实验小学校长周晓荣说。

“海洋诗歌特别是闽东的海洋诗人群,不仅在福建,在全国都是一个很重要的诗歌群体。这个群体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海洋诗歌的创作。很多作品已经被经典化,在读者中广泛传颂。”著名诗人吉狄马加高度评价霞浦海洋诗歌。

在霞浦,大海雕塑了诗歌,诗歌丰富了大海。一代代诗人在对大海的诗学想象中,创作了数以千计的诗歌,入选各种年度诗歌选本,出版《伟大的蓝色》《海边书》《宁德诗篇》《平原上的树》《土方法》等数百部诗集,荣获鲁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丁玲文学奖、中国最佳年度诗歌奖、《诗刊》《星星》诗刊全国征文奖、福建省百花文艺奖等诸多全国全省诗歌奖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洋诗人成长壮大的过程中,霞浦海洋诗歌评论也蔚为壮观,邱景华、陈健、许陈颖等本土评论家为霞浦海洋诗歌的繁荣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诗人和诗评家共同构建了霞浦诗歌丰盈的诗意和澎湃的大海气象,成就了闻名全国的“闽东诗群”地域文化品牌,让人们在“闽东诗群”里看见中国,著名评论家王光明赞誉其为“一个地方的中国诗”。

诗旅融合 唱响山海新声

在霞浦大京景区,可以看见诗歌美好的样子。3000多米的大京沙滩蜿蜒在海岸边,是霞浦最长的沙滩。在通往沙滩的小径上,15位第36届青春诗会青春诗人的诗作立在林间,不时有游客停留打卡。沙滩上著名诗人吉狄马加题写的“诗歌海岸”巨石,十分显目。栈道上扫描诗歌二维码,就可以读到一首书写霞浦的诗。

游客经过霞浦大京诗歌小径。晓流 摄

在丹湾观景平台,以诗人叶玉琳诗集《海边书》命名的海边书·咖啡诗空间入选省文旅厅“2024最美文化新空间”。洞见·蓝零碳空间里,关于海洋诗歌的文创产品和艺术展览引人瞩目。

在松港街道长沙村,以诗人汤养宗的诗歌命名的“大往”咖啡书屋,安静,独立,不时有天南地北的诗迷来此探寻隐藏在乡村深处的诗意。咖啡书屋、酒肆、诗歌馆、音乐吧……霞浦籍著名作曲家章绍同、摄影师郑德雄等文化名家纷纷入驻长沙村。

在下浒镇凤门垅村,“丑石”诗歌村落、“丑石”诗歌馆在秋天长出新的样子。串起这些诗歌景点和众多文旅景点的是霞浦东海1号风景观光道。这是一条旅游之路,也是一条诗歌之路。“诗旅”以可知可感可体验的方式,成为霞浦旅游的新业态。诗歌在这里,不仅是诗人的精神风景,也成为普罗大众四方游客可以共鸣的现实场景。

“近几年,霞浦县致力于把海洋文化海洋诗歌的深厚底蕴转化成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凭借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着力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将霞浦的诗歌文化、海洋文化、山海资源串点成线串珠成链,打造海洋诗歌文化地标。”霞浦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雷雯表示,霞浦相继与《诗刊》社联合举办“诗歌海岸·青春霞浦”第36届青春诗会、中国(霞浦)海洋诗会、全国首届青春诗人研修班等全国性诗歌活动,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和海内外的诗人来到霞浦,他们诗写霞浦山海,歌吟“诗歌海岸”。“诗歌海岸”正日益成为中国海岸线上一个独特的文学和地理存在,成为越来越多人关注的旅游热点和目的地。

第二届中国·霞浦海洋诗会现场  朱世刚 摄

诗歌,重塑了霞浦的海,让光影霞浦更具诗情画意和人文魅力。诗旅融合,山海交响。2023年,霞浦旅游人数超过1000万人次。“我们力争到2025年实现年接待旅游人数突破15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130亿元,让文旅产业成为霞浦县重要的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幸福产业。”雷雯表示。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刘宁芬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