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日报 | 下党:生态警务 逐“绿”而行
机械轰鸣,呵气成霜,冬日清晨的寿宁下党“绿色工地”,工人施工正酣,充满生机与活力。
12月1日,在总投资86亿元的寿宁县下党乡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现场,“项目警长”、下党派出所所长何瑞玉忙着与工地负责人沟通服务细节,把控生产安全。“我们推出‘项目警长’‘闽浙边界生态警务联勤站’等创新做法,在项目建设、环境保护、乡村振兴上作出有益探索。”何瑞玉说。
“项目警长”护航振兴路
今年7月底,寿宁县下党乡抽水蓄能电站项目主厂房探硐工程开工建设。电站将新建上、下水库,投产后可实现电网调峰调谷优化,每年贡献财政收入1.65亿元。这是寿宁史上单体投资最大的项目,对推动县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项目建设需要在下党乡下屏峰村建水库,老百姓虽知其利好,可也有担忧,一开始并不是很支持。
“村民担忧风水问题。”回忆起几个月前做村民思想工作的事,何瑞玉不无感慨。
心病还得心药医。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的是耐心和同理心。何瑞玉打定主意,专门挑了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进村解疙瘩。
古树下,大伙儿围坐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
“风水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我理解大家的担忧。”何瑞玉温和地开场。
一边认真记录大家的意见,一边详细解释项目的意义,何瑞玉承诺与项目方进一步沟通,力争拿出最优的方案。
两个小时过去了,村民抵触的心理有所缓和,可态度依然没多大转变。
时隔一周,何瑞玉又来到了村里。这一次,她引导村民既算眼前账又算长远账,既算小账又算大账。
不急于一时,何瑞玉往村里跑了一趟又一趟。经过两个多月反复做工作,政策讲透了,道理讲明了,村民对项目的态度也从担忧变为期待、支持。
“项目警长”制度是下党派出所为护航当地重点项目建设推出的一项创新举措。“土地征用纠纷、施工安全盲点、周边治安隐患……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项目推进,还可能引发不稳定因素。通过前置服务、主动介入,我们力争确保每一个关键性工程都能在安全、和谐的环境中顺利推进。”何瑞玉感叹道。
项目推进到哪里,警务就跟进到哪里。
11月13日,下党零碳示范基地投用。这是宁德时代以零碳科技赋能乡村振兴、构建全场景零碳生态示范样本的首次尝试。
项目建设之前,何瑞玉服务“靠前一步”,不遗余力予以支持。“项目规划之初,下党派出所就全程跟踪服务,一对一‘保驾护航’。”宁德时代监事会主席吴映明感叹道,“‘项目警长’服务越贴心,项目推进就越安心。”
闽浙携手共治平安域
初冬,立于闽浙交界处,俯瞰穿越两省的修竹溪,但见碧水长流,鱼翔浅底。
这方滋养乡亲的绿水青山离不开生态警务的温情守护。
寿宁地处闽浙两省交界,素有“两省门户、五县通衢”之称。因两省有些政策规定不同,难免会产生边界权属纠纷。
去年7月,寿宁县公安局联合庆元县公安局在下党成立福建首个闽浙边界生态警务联勤站。
寿宁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大队长刘斌告诉记者,边界纠纷需要多部门协同解决,通过构建“闽浙平安生态边界网”,他们刚刚成功调解了一起林界纠纷。
原来,浙江庆元县龙溪乡群众老吴与下党杨溪头村村民老杨为土地使用问题争得面红耳赤,险些激化成两村冲突。
下党派出所民警立即邀请两省林业部门到争议地查看,再找到与双方林地相邻的群众摸底调查,开展技术测量,明确用地面积。同时,邀请庆元县食药农环大队、镇村干部举行座谈会,从情、理、法等多维度耐心细致地引导。最终,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当场签订调解协议。
除了常见的土地纠纷调解,联勤站在跨省生态保护上也成效显著。
目前,双方建立“五联机制”,即联享、联管、联宣、联查、联排,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加强情报信息资源整合,共同守护闽浙边界绿水青山。
“小李,不要在林边抽烟。”无人机在空中喊话,下党村民小李赶忙掐灭烟头,朝着无人机挥手表示歉意。
眼下,全天候、覆盖广、快速反应的闽浙林区巡逻防控网络已建立。
下党派出所依托科技手段,通过智慧警务平台将辖区视频监控资源接入综合指挥室。无人机全天候巡航,配合车巡、步巡,打造“天地人”三位一体巡防体系,消除动态防控盲区。
今年以来,下党派出所出动警力313人次、警车103辆次,联合两省多单位排查消除森林火灾隐患13处,救助了猫头鹰、穿山甲等各类野生动物。
从盼温饱到盼环保、求生态,在下党,绿色发展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群众看到破坏生态的事件都会主动报警,“新警员”无人机都会第一时间到达现场。
当前,下党乡森林覆盖率达81%,村民发展林下经济增收致富。下党村还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村”,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陈娥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