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兴 产业优 归侨乐
——东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创业崛起发展侧记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历史。总书记来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兴。总书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
东侨工业园区建设欣欣向荣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7/1449474872933.jpg img/water1.png -
安发生物科技生产车间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7/1449474872426.jpg img/water1.png -
南岸公园一撇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7/thumb_630_420_1449474872764.jpg img/water1.png -
华侨新村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7/1449474873785.jpg img/water1.png
宁德网消息 1997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下文批复成立闽东华侨经济开发区,开启了发展宁德发展东侨的帷幕,从此东侨人在这片滩涂上,滴水穿石,实现了东侨从无到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2年,经国务院批准,东侨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名片不仅是对东侨人过往筚路蓝缕、攻坚克难的肯定,更是对未来发展的期许,东侨人为此振奋,为之自豪……
宁德山海资源丰富,但囿于种种原因,经济一度落后,被称为中国东南沿海的“黄金断裂带”,但穷不是停滞不前的理由,而是后发赶超的动力。30年来,宁德干群矢志不渝,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上山下海拔穷根,硬是走出了一条扶贫开发的“宁德之路”,书写出“至贫能富”的追赶样本。
但山海资源毕竟有限,如何让开发扶贫更精准、更高效一直成为几代宁德干群思考的问题。经济发展需要新活力,改革创新需要试验田,东侨带着时代使命一路走来,创业崛起。
20多年过去,东侨人后发赶超、跨越崛起,逐步走出一条工业化与城市化共同推进、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路子。如今的东侨,集绿色家园宜居环境、“三山一水”和谐人文、工业腾飞等为一体,发展已成规模。在发展的同时,东侨不忘扶贫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积极开展山海协作,与柘荣、古田、福鼎进行产业对接,精准帮扶困难群众,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东侨正如展翅雄鹰浑身迸发着强劲的发展势头,在充满希望的土地上,孕育着新一轮的创业腾飞。
城区兴 规划打造“海西明珠”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座房’,这是当年浦东刚发展起步时上海人的看法。时过境迁,沧海桑田。转眼看东侨,如出一辙。十多年前,东侨仅是宁德小城外的郊野农田和沼泽地。到处是泥泞不堪的土路。如今的东侨,宜居宜业,人心向往。”
所有老宁德人说起过去的东侨,除了华侨农场侨民耕种的土地还有些生机,之外简直是他们印象中不堪一提的“荒原”。而一切变化发生于1997年——东侨开发区的成立。作为宁德中心城区新的增长点,市委市政府大手笔规划,大气势建设,将东侨打造成为改革开放的示范窗口。作为新宁德的缩影,这里每天都有新的建设,每月都有新的变化,每年都呈现出新的面貌。
围绕“构建投资环境最佳、创业环境最佳、人居环境最佳”的新型城市整体目标,东侨突出生态理念,将“山、水、城、林”的城市空间布局特色科学地融合在一起,以东湖为中心,按照开发一片、建成一片、滚动发展的原则,规划建设商贸住宅、行政文教、旅游休闲、新兴工业、高尚住宅和高科技园区等六大功能区。
十多年来,东侨累计投入100多亿元,实施150多个中心城市建设项目,从1998年闽东路东兰段、天湖东路、薛令之路、塔山路、兰溪桥等首批“四路一桥”破土动工,至目前东侨已形成以环东湖为中心的“一纵四横”路网格局,城市框架逐步拉开。广电中心、体育中心、南北岸公园、会展中心、艺术馆、图书馆、规划展示馆、汽车南站、火车站、医院、大学城等地标性建筑逐一落成,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健全;东方伟业沃尔玛商业广场、万达广场、红星美凯龙等一批大型商贸服务项目顺利开业,休闲娱乐中心、银行、保险机构争相入驻,东侨的人气、商机与日俱增,展现出东侨浓郁的现代都市气息。
天时、地利、人和共同助推,东侨发展进入快车道,城市面貌日新月异。2012年,东侨环东湖生态景观项目获得国家住建部颁发的2011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各家房地产开发商抓住了人们对水的亲近和渴望,建设了几十处以最新理念、最佳布局、最美环境的楼群,呈现出与时俱进、承前启后的现代景观。城在水中,水中有城,城水相依,绿色宜居的海湾新城屹立于东湖之畔。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