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县市新闻 福安新闻

福安磻溪:自然与人文共融

2015-12-03 09:25 来源:宁德网 黄曙英

宁德网消息(黄曙英)阳光如热力十足的聚光灯,将磻溪古朴的韵味、别样的情致,勾勒得纤毫毕露,曲线幽明。一衣带水,如仙女裙裾;环山翠屏,如天尊兵俑。移步是景,换步是形,磻溪如歌的散板,在自然生态与人文景观的共融中组成和谐的美。

散发古典的风情

磻溪位于福安市西部,距溪潭镇政府所在地约7公里,离省级自然保护区瓜溪刺桫椤群不到3公里,西毗瓜溪村,东邻岳秀村,原名“横溪”,后改名为“磻水”“磻溪”。过去由于交通闭塞,地处蕉城、周宁和福安交界处的磻溪成了三县的交通要道和商品集散地,而正是这一特殊地理位置,注定了磻溪在地域舞台上所演绎的历史角色。千百年来的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从最早始祖遗址到明清时期的建筑群,多少斑斓史迹、风流逸事随岚烟散尽,留予潺潺溅溅的溪水细细评说。曾有的美丽与辉煌,给磻溪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造就了磻溪淳厚的历史人文景观。该村古民宅建筑群,犹似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于青砖黑瓦、雕梁画栋的古色古香中,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一种古典的风情。

古民宅古韵盎然

走进磻溪,扑面风清气爽,路边有溪,溪边有石,石上有榕,榕生气根,虬枝结藤,织成天然的“秋千”,偶有情趣,乘风荡漾,那份浪漫随诗兴勃发。而石生象,象生景,景生情,静坐千姿百态的石块上裸足击水或游弋于碧波,那份无拘与忘我,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你追随历史的轨迹,穿行记忆的长廊,但见那精雕细刻的窗花、中堂彩绘的壁画、如青龙腾跃的高墙、似鹏鹰展翅的檐角,以及宅内琉金溢彩的古匾额、古楹联、古围屏、古祭桌、古寿序、古寐床、古衣架、古书橱和工笔古画与精美浮雕将那一幢幢富于地方特色的明清时代古民宅,装点得风姿绰约,古韵盎然。更有占地达六七亩,三合土墙体厚达0.5米,有防火、隔热、纳凉之功效,门悬由光绪丙子年礼部颁赠“旨旌奖”的“节孝”府,其提刀把门、铁橼作闩,于宽亮的天井,左右鱼池花坛的运思与匠心以及曲曲回廊间胖“福”长“寿”的墨韵,令来者流连忘返,叹为观止。

书写曾经的辉煌

人道重敦伦,天心恒眷善。透过时光的隧道,感悟古之幽情,不知不觉间,我们踏上溪边一条用鹅卵石铺设的古“官道”,齐整的一溜木构店面,有数百米长。据说旧时这里有124间店面,其中78间杂货店、24间鱼货店、11间杀猪店和11间染布店。古官道靠边配有雨亭廊,凭廊轻倚,耳边似乎传来香车辚辚、官轿起开道之声以及沿街叫卖声、评书、对弈声,声声如蛙鼓虫鸣忽远忽近,渐渐遁入了历史的荒原,只余光洁圆滑的卵石、风雨飘摇的雨落情杯,兀自潋滟出长长的叹息与怅惘的涟漪!

承载厚重的历史

也许最有平常心的当是磻溪净水,满目草木情,她们不同枯荣,不言起落,从从容容,示人以菩提明镜台。多少年来,她参透了上游青山峰下宋时古刹兴庆寺的禅意,以莲语点化了来往名利客的营营心机,将一泓甘甜清冽的净水滋润着两岸山水人文、风物民情,留下悠悠不息的传说和人间佳话。这里不仅有过去的自豪,还有现代的光荣。1932-1934年,在那艰苦卓绝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陶铸、叶飞、曾志、马立峰、詹如柏等革命先辈曾利用磻溪作为革命基点,并与被称之为“革命老妈妈”的潘玉球一家结下了不解的革命情缘,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还有著名的“左联”作家刘宗璜先生的故居,也为磻溪增彩添色。而磻溪的易经理学、刺绣艺术、捻面小吃等更是远近闻名。这些自然与人文精华、古典与现代的光辉,透射出磻溪这一古文化村的无穷魅力。她不但丰富了瓜溪生态旅游区的景观,同时还扩大了旅游区的外延,给该旅游项目的开发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条件。

责任编辑:叶朝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