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县市新闻 福安新闻

溪尾:上山入海斩穷根(2)

新“愚公” 新产业 新环境

2015-12-06 16:04 来源:宁德网 郭雅明 张文奎

新产业

“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共同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对于习惯了海上生活的连家船民来说,上岸定居后,仍然面临着生活困难、生产无从着落的困境,要“搬得走、住得下”,还得“稳得住、富起来”,避免村民重回海上漂泊,镇村干部可谓煞费苦心。

溪邳村拥有海域面积5000亩、滩涂面积3000亩、村级集体池塘420亩,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是村民的“金娃娃”。刘向禄提出了“大力发展养殖业、扩大海上运输业、深化产品加工业、引资创办新企业、富余劳力广就业”的“五业并举”经济发展思路。

思路有了,怎么落到实处?村里依托海洋与渔业局、水产协会等部门,定期组织举办水产养殖培训班,提高水产养殖科技水平,为水产养殖奠定人才基础。水产养殖户逐渐改变传统养殖观念,自发配备了增氧机、发电机,村民带头创新研发出“瓶养章鱼”技术,养殖技术逐年提高。目前全村网箱养鱼3380箱、吊养牡蛎3350亩、滩涂养殖600亩、海带养殖186亩、龙须菜养殖1500亩、池塘养殖400亩。

讨小海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经略海洋才是发展之路,渔民转型蔚然成风,目前溪邳村拥有铁质运输船8艘,运输吨位达1.65万吨,年创产值800多万元,解决了100多个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发展生产,资金从哪里来?2009年,溪邳村被上级列为财政部、国家扶贫办的第一批“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村”,为进一步帮扶村民多渠道筹措生产发展资金,村里成立了村经济发展互助协会,发展互助会员68人,累计发放互助资金70多万元。充分利用福安市被中国扶贫基金会列为“全国贫困农户自立能力建设项目——小额信贷扶贫项目试点县”的政策支持,先后组建五户联保互助组115个,组织575户入社,累计发放小额信贷扶贫资金2150多万元。拓展经济互助协会规模和生产项目,协调好支农信贷和小额贷款对渔业产业的扶持,促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新型经济组织,成立网箱养鱼、塘内养殖品牌、无公害生态滩涂养殖等三个合作组,在“名、特、优”水产养殖品种上下功夫,创建溪邳海鲜品牌。村党总支还建立党组织帮扶救助基金会,帮助困难党员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截至目前,已向22位低收入党员发放帮扶资金54万元。

通过智力和资金扶贫,上岸定居的连家船民,在生产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据海洋渔业部门统计,2014年渔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4335元,比农民人均纯收入还高了3千元。

对村里剩余贫困户19户76人的脱贫,新“愚公”刘进光也已制定了规划:家庭负担重、缺乏生产资金致贫的4户,通过产业扶贫政策和多方资助的方式予以扶持;对因病致贫的12户,通过医疗救助予以帮助;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残疾户3户,主要通过政府兜底的方式予以保障。计划在未来三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达到6000元。2020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2万元,村财收入达到200万元,实现“双万”目标。

新环境

“扶贫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 

溪尾的海岸边,红树林随着潮涨潮落变化着万千姿态,成群的白鹭栖息于此。漫步在溪邳村沿岸,孩子们在渔民公园嬉戏,老人们三五成群,散步、健身,高架桥上小车不时疾驰而过,连家船民美好的居住环境让人恍如隔世。

“有了金山银山还要绿水青山”。上了岸,致了富,船民们也关注起自己祖辈生活的环境。以前,在滩涂上,随处可见大米草。大米草不仅侵占滩涂,还成为生活垃圾的汇集区,可乐瓶、易拉罐在草丛中格外显眼。2013年,镇党委政府投入160万元对800亩海上大米草进行清理,各村组成20多人的专职治草队伍,种植红树林幼苗以防止大米草“死灰复燃”。

溪尾要变“溪美”,乡镇干部说干就干,溪尾镇拉开了环境综合整治的大幕,在坎下村至溪尾村入海口的长约2.2公里的绣溪河段进行整治。年初,这项集防洪、景观和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民生项目已竣工,并分别在宫兜、坎下建成20000平方米和3000平方米的农民公园。

该镇还引入海洋公益性项目——封闭海湾生态修复项目,借力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力量,试种海水蔬菜和海上花卉。沿钱塘溪种植海上花卉翠芦莉,谋求既抑制大米草蔓延、修复海洋生态环境,又带动增产增收的双赢之路。

从前,船民们踩着泥车在滩涂上行进,靠讨小海过活,祖祖辈辈的活动范围就是滩涂上那仅有的几百米,经年累月,生活仿佛禁锢在小小澳口,无力伸展。如今,他们走下连家船,走在美丽的村镇,“人在岸边走,如在画中游”,美好的生活之路越走越宽阔。

“溪尾镇正积极申报国家级生态乡镇。我们要发展滨海生态观光业,让村民越来越富,让溪尾越来越美丽。”溪尾镇党委书记蔡龙玉不无自豪地说道。

责任编辑:叶朝玉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