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安红糖:回家过年的甜蜜回忆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历史。总书记来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兴。总书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
几十年的制糖生涯,每个制糖师都练就了娴熟的技艺。
http://upload.ndwww.cn/2016/0115/thumb_630_420_1452821826683.jpg img/water1.png -
从甘蔗到红糖是个神奇的转换过程。
http://upload.ndwww.cn/2016/0115/thumb_630_420_1452821827159.jpg img/water1.png -
烧火工日夜不停烧火,火不停,灶不歇。
http://upload.ndwww.cn/2016/0115/thumb_630_420_1452821826657.jpg img/water1.png -
热腾腾的糖汁。
http://upload.ndwww.cn/2016/0115/thumb_630_420_1452821826643.jpg img/water1.png
宁德网消息(林耀琳 丁立凡 文/图)年关岁末,福安市各地甘蔗榨糖季糖坊陆续开榨,拉开榨季生产序幕。散发着香味的板糖不仅带给人们年节的温馨,也寄托了人们对甜蜜幸福生活的向往。
据《福安县志》记载,福安明朝就种植甘蔗,是闽东最大的甘蔗产区。最盛时,全市共有甘蔗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约5万吨。 而“蔗寮”就是民间土法制作板糖的作坊。每年农历十一月,甘蔗丰收,进入榨糖季节,沿江村庄临时搭盖的蔗寮四处可见。福安传统的“红糖年糕”、“红糖蘸粽”、“红糖卷”、“红糖糯米粉团”、“红糖炒米糕”等小吃都与红糖密不可分。
如今,在福安城阳乡仍能找到传承红糖工艺的几个“糖寮”。坂头村“蔗寮”是存留下来的少数几个古糖坊之一。冬日清晨,我们来到城阳镇坂头村里,一边是工人忙着将甘蔗塞进榨汁机,使得糖水流入大池。一边是熬糖师傅均匀地调和三口大灶锅里的糖水。寮里散发出阵阵香气,处处洋溢着蔗农们的喜悦。
制红糖的古法是将收割下来的甘蔗经过切碎碾压,压出来的汁液先去除泥土、细菌、纤维等杂质,接着以小火熬煮5~6小时,不断搅拌让水分慢慢的蒸发掉,使糖的浓度逐渐增高,高浓度的糖浆在冷却后会凝固成为固体块状的粗糖,也就是红糖砖,这样的传统做法保持了甘蔗原本的营养,同时也使红糖带有一股类似焦糖的特殊风味。制作过程中熬煮的时间越久红糖砖的颜色也越深,使红糖呈现出不同深浅的红褐色。
今年市场行情好,福安当地增加了多个红糖作坊。化蛟昌运糖坊是其中的一个。这里每天有4个师傅24小时轮班制,可以生产红糖2000斤。由于本榨季甘蔗长势较好,成熟度高,含糖量丰富,榨出的糖汁具有清热生津等功效,倍受消费者青睐。为让这一传统特产发挥更好经济效益,该糖坊还采用“农户+基地+合作社+工厂”运作模式,统一包装,使产品质量向高端化方向发展,拓宽销售渠道,提高蔗农种植甘蔗的积极性。
运糖坊负责人卓亮亮介绍,现在传统红糖零售价每斤达18元,主要销往福安及周边地区,每天最多的时候可以卖3000多斤,少的时候也有1000多斤。 目前福安甘蔗种植面积100多亩,预计蔗糖产量达3万多公斤,单这项可为蔗农带来9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
红糖寄托着人们回家过年的甜蜜回忆。在现代生活中,手工红糖渐渐被工业化生产的红糖取代,然而这小小的一方板糖所承载的文化和有关年节的温馨回忆是永远不会过时的。当我们在不经意品尝地道的红糖时,总会带来珍贵的回忆和美好的联想。
责任编辑:吴圣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