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县市新闻 福安新闻

探索特色发展新路子 康厝唱响畲乡民族风

2016-04-08 11:22 来源:宁德网 李广

宁德网消息(李广)康厝畲族乡位于福安市西部,是福安畲族人口较为聚集区域之一。近年来,该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依托独具风情的民族特色,着力探索特色发展新路子,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5.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337亿元,各项事业取得新成效。

畲乡处处散发着迷人的风采,请跟我到康厝畲族乡村走一走,让我们共同见证畲乡的新变化。

完善基础配套 特色畲村异彩夺目

走进康厝畲族乡东山村,但见山清水秀,屋舍俨然,一派新农村的美丽图景。

东山村原来建在山上,20多年前,四个自然村相继出现山体滑坡险情,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东山整体搬迁到山下。经过多年努力,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现在政府对农村的政策就是好,你看我家的外墙粉刷后,简直大变样,不输城里的房屋!”村民们高兴地说。

东山村变迁是康厝乡加快畲乡建设的代表。

近年来,康厝乡创新发展思路,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乡村基础日益夯实。凤洋牛石坂、洋溪村被列为省级“美丽乡村”试点,金斗洋村被列为市级“美丽乡村”试点和国家民委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示范建设村,康厝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重点村,苏坂、南洋、梧溪3个村被列为福安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美丽畲乡建设成效凸显。与此同时,乡村整体建设日益规范,相继完成牛石坂村环境整治、洋溪村1.1万平方米立面改造、苏坂香樟休闲公园路灯建设、康厝村茶场栈桥修建、高台村景观池筹建、象地村北岸桥下防洪堤以及宋家、红坪、填秦、大坑等村下水道新建和乡政府大院外墙修缮等一批美化亮化工程,群众生活更加舒适。

依托“一事一议”、对口帮扶等政策,康厝乡还完成31个建制村通村公路建设,累计硬化乡村道路100多公里,修复水毁、溜方、塌方道路200多处,修复水毁水利工程15处、新增有效灌溉面积约3000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约4000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约60公顷、解决全乡13个行政村群众约8000人的饮水困难,乡村环境日益改善,被评为“省级生态乡镇”。

创新发展思路  特色产业引领增收

“水连天,天连云,阿哥、阿妹心连心,阿妹面带桃花色,阿哥情如梨花洁……”新年伊始福安康厝畲族乡在和谐公园举办“魅力康厝·醉美畲乡”首届畲族民俗文化,吸引了四邻八乡数万群众前来观光。

康厝乡具有浓郁的畲族风情,域内山清水秀,自然景点有东山雪洞、纱帽石、凤洋清泉洞、象地龙井等,独具特色。该乡创新思路,引导群众大力发展假日乡村体验游,带动畲民增收。

梧溪村四面环山、悬石如镜,茶园遍布、古松环绕,沙洲开阔、碧水长流,宛若世外桃源。该村充分挖掘旅游资源,扩大“森林公园漫步道”和松林景观点旅游宣传,配套抓好绿化道路、休闲观光、游泳健身、烧烤采摘等设施建设,让游客进得来、玩得欢、住得好,充分体现了休闲娱乐的特色风格,打造畲乡休闲文化旅游品牌。

同时,乡里注重推进乡村旅游与畲族文化融合,加快“互联网+旅游”、智慧旅游等工作,彰显金斗洋、东山、南洋、高台等美丽乡村特色。重点建设金斗洋畲族特色村寨,不断完善金斗洋武术训练基地,展示“金斗洋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凤洋村和金斗洋村被福建省文化厅列为第一批省级畲族文化生态保护示范点。

在大力发展朝阳产业同时,该乡不断探索特色农业发展之路,规模化农业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迅速崛起,涌现出了梧溪健宝食用菌企业、杜家洋村台湾水果基地、彭洋晚熟葡萄基地、利农本地水牛养殖基地等一批特色农业企业。健宝农业被列为省农林大学食用菌菌草研究所唯一的推广培训基地和福安市科普示范基地,带动彭洋等村发展生态循环农业——葡萄园套种竹荪、黑木耳等食用菌100多亩、种植菌草200多亩;杜家洋村台湾水果基地规模种植,新植红梨、寿桃等果树200多亩;投入200多万元,建设利农本地水牛养殖基地牛舍1600多平方米,养殖水牛100多头。同时,花生、生姜、茭白等传统优势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洋溪小种花生、高台生姜等特色农产品市场知名度及经济效益进一步提升,有效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

注重民俗传承 特色文化魅力凸显

康厝畲族乡还保留许多畲族传统民俗,以春节、“三月三”、端午节的畲歌会等民俗活动最具特色。

近年来,康厝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致力挖掘畲族武术之源,在建成金斗洋特色畲寨的基础上,精心打造畲族武术训练基地。金斗洋是纯少数民族行政村,村里民族风情浓郁,至今保留着讲畲语、盘畲歌、吃乌饭、包菅粽、舂糍粑、枪担舞、畲家拳、巫术、婚饰文化等传统习俗节目。如今,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金斗洋村不断完善农村基础公益设施配套建设,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在现有的基础上努力打造国家民委第二批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为保护金斗洋畲拳非物质文化遗产,乡里先后投资300多万元建设金斗洋畲拳训练基地,被列为宁德市“十二五”体育产业发展规划重点建设项目。结合畲拳训练基地和休闲景观绿化场所建设,为畲乡民俗文化活动打造良好平台。村里还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雷盛荣、钟团玉等,致力于弘扬畲族武术,并多次获得国家、省、地市表演竞技冠军。

与此同时,康厝畲族乡还积极组建民间文化队伍,着力培养民间文化人才。2009年康厝中心小学成立了省第一个畲歌传习所,通过畲歌畲舞、畲族体育、畲族艺术进课堂等活动,有效地保护、传承畲族优秀传统文化。传习所编排的《山哈童谣》《茶山情歌》《爱唱歌言》等节目参加国家、省、地、市比赛多次荣获金、银奖,并应邀参加省内外的文艺演出。闽东第一个公办民族村文化站——凤洋村畲族文化站成为保护弘扬畲族文化,继承畲族传统的前沿阵地,肩负着畲族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和导向作用。

相关链接

康厝畲乡的山哈文化守护者

畲族文化站站长 钟伏龙 

自1982年进入康厝乡凤洋村畲族文化站,钟伏龙就在这个民族文化站坚守三十余载。他以乡村文化站为舞台,积极抢救畲族传统文化瑰宝,为村民们提供一个简单而实在的文化学习好去处。

畲族有语言,却没有文字,民族歌谣、文化习俗都是口口相传、世代相承。随着时代发展变迁,许多畲族传统文化失去传承,如果不及时搜集、整理和保护,再过若干年,就无从探究。

三十余载的风雨兼程,钟伏龙走访上百个畲族村寨,参加当地独具一格的婚礼、巫师道场、丧礼,拜访健在老艺人。渴了喝口泉水,饿了啃口干粮,有时翻山越岭,路上还遇到头疼脑热、虫侵草毒。因为缺乏录音机、摄像机等现代采访设备,搜集、记录全靠耳听、笔记,老钟养成了一个出门必带笔本的习惯。白天道听途说、刨根问底,晚上挑灯夜战,对畲族文化进行了详细搜集、记录与整理,并按原貌、原文、原汁、原味对比的原则,忠实整理所有资料稿件,力求做到客观反映畲族文化原始面貌、深刻内涵与独特魅力。为了心中的信念,他不知穿破几双解放鞋,写干多少圆珠笔芯,花去多少业余时间,终于较为完整地记录了畲族衣食住行、婚丧喜庆等各方面的畲族传统文化习俗,文字达200余万字。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钟伏龙多次荣获各级表彰,先后被评为福建省优秀农家书屋管理员、“十佳乡村文化员”“中国文化馆榜样人物”“全国艺德标兵称号”等。

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  雷盛荣

穆阳溪畔有个竹木掩映、林壑佳美、秀色迷人的金斗洋。该村畲族拳,至今已有三百余年的历史。

生于斯、长于斯,雷盛荣自小热爱武术运动,8岁习武。经过10多年的蛰伏,1994年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时一鸣惊人,获得武术表演赛第一名,是1994年、1997年连续两届全省少数民族运动会武术项目冠军得主;2009年参加在香港中华国术大奖赛获得武术套路、对棍两项第一名。

传承与保护畲族文化,雷盛荣不遗余力。他努力言传身教,传授畲拳,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的弟子钟团玉多次在国术大奖赛、女子拳术赛上获奖。金斗洋畲族拳也成为中国武术之林的一朵奇葩,金斗洋也有了“畲族武术之乡”的美誉。

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雷盛荣与班子成员一道多方筹措资金,建设武术训练基地,在康厝中心小学设立畲族武术兴趣班,还参与并完成编写金斗洋武术书籍,积极将金斗洋畲家拳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雷盛荣与班子成员按“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朴的畲族民居进行“原汁原味”地保护性改造,在新建筑中注入畲族特色的文化元素。特别是通过建设畲寨门、亭子和石刻画像等,营造了浓厚的畲族文化氛围。

如今,他正结合福安白云山旅游经济圈建设,忙着打造一个畲韵悠长的美丽畲寨,带领群众奔小康。

责任编辑:吴圣锦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