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县市新闻 福鼎新闻

福鼎市磻溪镇后坪村“第一书记”驻村扶贫记

心在乡村

2016-06-28 09:56 来源:宁德网 王东东 王志凌

1-2

吴光英(右二)入户访民生。

1-1

后坪新村

宁德网消息(记者 王东东 王志凌 通讯员 蔡雪玲 文/图)沿着蜿蜒的山间公路,穿过有着南国小新疆之称的磻溪后坪万亩草场,我们来到了福鼎市磻溪镇后坪村。一进村庄,顿时会有“眼前一亮”之感,与此前想象中的老区基点村颇有不同:宽阔平坦的水泥路面、新颖别致的节能路灯、崭新整洁的公厕、图文并茂的文化宣传长廊、宽敞整洁的河道、粉刷一新的民居……

“两年村里变化太大了,这都是‘第一书记’吴光英带来的。”后坪村的党支部书记张正纲说起省高院来驻村的“第一书记”,既佩服又感激。

两年三万里换来村庄大变样

2014年4月10日,担任省高院法警总队直属支队政委的吴光英第一次来到后坪村挂村任职,后坪村美丽旖旎的自然风光与落后的基础设施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交通不便,环境脏乱,村道狭窄,公共设施落后……村民期待“旧貌”换“新颜”的愿望相当强烈。

驻村伊始,吴光英便知道,改造村庄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他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完成了从机关干部到农村干部角色的转换,与村两委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并与群众打成一片。经过与村两委交流,走村入户调查摸底,广泛听取、详细了解村民对改变村容村貌、生产发展、基础设施和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村两委的配合下,编制完成了《磻溪镇后坪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明确三年工作任务和目标。

有了规划和目标,接下来就是筹资金、要项目。于是,吴光英提着公文包,开着自己的私家车,开始了长达两年、行程三万公里的“化缘”之路。

用吴光英自己的话说,两年多来,他是硬着头皮、厚着脸皮、饿着肚皮、磨破嘴皮,积极向省、宁德市、福鼎市相关部门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和慰问资金550多万元,政策性项目建设资金420多万元。

随着一笔笔资金的到位,一个个项目风风火火地进行着……

硬化,对主村道进行拓宽和硬化,路面由原来的4.5米拓宽到6米,完成了对龟洋自然村1000米村道的硬化。亮化,投入120万元,完成全村电网升级改造,并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村民们夜里出门再也不用打手电了。美化,对村主干道两旁和村民房前屋后进行美化绿化等景观工程,对村水泥房进行统一立面装修;修建了鲤鱼溪防洪堤工程,并对河道进行了拓宽,修建村中心广场。净化,对村周边环境进行整治,拆除破旧房屋和茅房等,购置垃圾车等,修建公共厕所。文化,开设村图书室,修建村文化宣传长廊。

如今,后坪村面貌焕然一新,设备配套完备,住房实用美观,环境整洁优美,乡村特色鲜明,这让每一位村民都无比自豪。村民们对吴光英的称呼,也从驻村时的吴书记变成了“好书记”, “后坪村这两年变化太大了,有次我小姨来村里做客,差点认不出来,还以为走错了,这一切都要感谢好书记,真希望好书记再留下来干几年……”村民张书雁说。

拓宽致富路鼓足村民钱袋子

“有个好的产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基础,村子里要是没产业,群众致富就是空谈。”针对后坪地理位置优势,吴光英鼓励、扶持村民种植高山白茶和有机白茶,引进、扶持本地企业家回村办茶厂,通过企业带动村民发展茶叶种植,由茶厂负责收购村民茶叶,每户村民年均增收3000-5000元。

为了拓宽村民的致富渠道,今年,吴光英从微信朋友圈里得知种植白莲经济效益高,便自掏腰包1万多元,从三明引进了一批白莲,亲自动手进行小规模的试种,希望通过这次试验产生经济效益,带动村民引入白莲种植。同时,他计划依托万亩草场和后坪大峡谷,大力发展旅游业,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提高村民收入。

硬件建设有了提高,软件建设也要跟上。“第一书记”终归要回到原岗位上继续从事本职工作,只有建立一个能倾情为民服务的村党支部,一个村的发展才有保障。深谙此理的吴光英,从上任第一天就开始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

扶贫重点村大多都是党组织涣散村,党组织力量薄弱,后坪村更为突出,村书记、村主任是一肩挑,村干部年龄都较大、文化水平不高且部分在外地,村规章制度不健全等。为改变这一现状,在换届选举后,不再实行村书记、村主任一肩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也年轻,有一定文化基础,配备齐全农村“六大员”。两年多来,培养入党积极分子两名,为后备村干部打基础。规范议事、决策程序,制定了20多项党务、村务管理制度。组织村两委加强各项政策理论学习和相关业务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

时光飞逝,转眼间已过去了两年多,距离吴光英驻村任期已不满十个月。

这两年,吴光英总是奔波在福州、宁德、福鼎、磻溪、后坪的道路上,要么带着项目去求助,要么带着结果去报喜;要么怀着焦虑出村,要么揣着喜悦进村。

从开始的度日如年,到如今的依依不舍。吴光英表示,在剩下的驻村日子里,也将一如既往地沉下身心、真抓实干、发展惠民,为“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乡村建设做出重要贡献。

责任编辑:吴圣锦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