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岁月稠——福鼎驻村干部工作侧记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历史。总书记来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兴。总书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
财堡畲村新貌
http://upload.ndwww.cn/2016/0705/1467680895458.jpg img/water1.png -
省高级法院四位驻村蹲点干部在交流驻村经验
http://upload.ndwww.cn/2016/0705/1467680895726.jpg img/water1.png -
踏着这般崎岖的山间乱石路,驻村蹲点干部陈元泉访尽一个个偏远自然村。
http://upload.ndwww.cn/2016/0705/1467680895351.jpg img/water1.png -
大学生村官李美女(右一)与村民一起拣茶叶、话家常。
http://upload.ndwww.cn/2016/0705/1467680894455.jpg img/water1.png -
槟榔芋田间,驻村蹲点干部王文君(左)向芋农虚心求教。
http://upload.ndwww.cn/2016/0705/1467680895916.jpg img/water1.png -
三佛塔村莲花池步行道。
http://upload.ndwww.cn/2016/0705/1467680895987.jpg img/water1.png
宁德网消息(记者 王东东 王志凌 通讯员 蔡雪玲 文/图)在福鼎,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来自不同的部门、不同的岗位,为了共同的目标,奔忙在了一起,助力扶贫、助推发展。他们是驻村干部,心系农村挥洒激情。
数据显示,目前,福鼎市有驻村任职干部104 人、驻村蹲点干部136人、大学生村官19人,他们及乡镇包村干部等力量组成的驻村工作队,做到了扶贫重点村、少数民族村、老区基点村全覆盖。
驻进村、沉下心,真扶贫、扶真贫,他们用真心换民心、变“输血”为“造血”,成为扎根在福鼎扶贫一线的一支重要力量!
“累点、苦点不算啥,只要村民满意,就是我们的最大幸福。”一个个偏远落后的山村已焕然一新,而驻村干部们依旧坚守着,像春雨般默默滋润着这片土地……
故事一:聚是一团火 散作满天星
省高级法院四位驻村蹲点干部在交流驻村经验。
“无职务,有担当;无资金,有谋求;无项目,有谋划。”这是省高院在福鼎驻村蹲点干部黄从珍对他们这批驻村蹲点干部的概括。
快一年了,对于黄从珍等4名省高院来福鼎驻村蹲点干部来说,驻村进入倒计时。这几天,他们聚在一起谈了又谈,回顾驻村经历的同时,希望将驻村一年来行之有效的、可推广的方法经验记录下来,为驻点的村庄留下些什么。
每个村庄的特色和情况不同,怎样发挥所长,让自己手上的资源用到刀刃上?省高院驻村干部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黄从珍,省高院民三庭副庭长,驻点村庄为太姥山镇财堡村。
粽叶飘香,端午节前夕,由财堡村承办的福鼎市第五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暨太姥山镇蓝莓采摘节成功举办,包粽子、演歌舞、采蓝莓、游乐乡村,畲族群众与游客欢声笑语同庆端午佳节。当天参加节日活动人数达上万人,成为太姥山镇近年来开展的最大规模的群众活动。
活动举办如此成功,作为推动促成此次活动的黄从珍,内心充满喜悦。
驻村一年来,黄从珍不仅四处跑项目,筹措资金232万元,用于村庄的各项建设。同时也在考虑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农民走向富裕。经过广泛地走访调研,针对财堡的山林和土地绝大部分田地是农保地的特点,他向村两委提出发展财堡经济,要充分利用文化搭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建议。
为此,他积极奔走,大力推动促成了“九月九畲歌会”、 福鼎市第五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暨太姥山镇蓝莓采摘节等大型活动的举办,扩大了财堡村的知名度,向四方游客递出了一张张旅游名片。
胡伟荣,省高院执行局助理审判员,驻点村庄为点头镇江美村。
“利用自己的专业专长,运用法律知识,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正是我们法院驻村干部应尽的职责。”胡伟荣说。
正在江美村建设的沙埕港内湾避风锚地工程,是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
由于该工程占用了江美村滩涂,上级有关部门拨付了一笔补助款,却引发村民之间的补助款分配纠纷,个别村民还三番五次阻挠工程建设。
针对纠纷,胡伟荣充分发挥自己是高院法官、懂法律的优势,与镇、村干部一道耐心细致地做好村民的释法析理工作。经过长达半年,胡伟荣一遍遍不厌其烦地上门走访,面对面地谈心,讲政策、讲法律,组织调解。终于促使村民之间达成分配协议,避免矛盾升级影响工程建设和社会稳定。
陈蔚,省高院审判监督庭助理审判员,驻点村庄为前岐镇西宅村。
看着新村首期工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陈蔚黝黑的脸庞展露笑容。
推进新农村建设,打造宜居家园,是西宅村这两年的首要工作任务,新村能不能建好,切实关系到西宅村未来的发展。
然而,这项工作也面临着资金缺乏、审批繁琐、群众怀疑等困难。驻村伊始,陈蔚就积极配合村两委投入这项工作,先后多次到福鼎市有关部门协调项目审批,并协同村两委向有关部门争取了10万元资金。
今年3月,新村首期工程进入拆迁安置阶段,群众中出现了一户“钉子户”。经过详细的了解,摸清情况后,陈蔚与村干部采用上门拉家常、发动亲情攻势等多种办法做工作,历时三个月的努力,该“钉子户”终于同意签订安置协议,新村建设正式动工。
王金铝,省高院法警总队法警,驻点村庄为嵛山镇鱼鸟村。
“老伯,晚上有空,记得过来泡茶呀。”王金铝照例热情地向村民们发出了邀请。
一壶茶水,几碟瓜子,围坐一桌,喝喝茶,聊聊天,说说理。王金铝的“司法功夫茶”如今在鱼鸟村已经是家喻户晓,每天晚上,去王金铝那泡茶聊天,成了不少村民的必备节目。
嵛山岛是个海岛,交通不便,一到晚上,村里几乎没有什么消遣。于是,王金铝借鉴了晋江法院的先进做法——“司法功夫茶”,自己准备了茶叶,摆起了茶具,在农闲时候,泡一壶清茶,与村民围坐一起拉家常、交朋友,听取群众意见诉求,掌握村情民意,借此整理出村里存在的一些问题,建立村情台账,供村干部决策参考。
同时,王金铝借助“司法功夫茶”这个平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调解村民间的矛盾纠纷,很多邻里之间的纠纷便在品茶聊天、轻言细语中化解了。
故事二:开山铺路解民忧
2015年7月,来自宁德市信访局的副调研员陈元泉,开始驻村蹲点福鼎市贯岭镇文洋村。他第一次来到文洋村,就被这里美丽的景色迷住了。然而,拥有如此美丽自然风光的文洋村却因为交通不便,道路难行,而限制了发展。于是,一年来,陈元泉主要干两件事:走路和修路。
驻村伊始,陈元泉就开始马不停蹄走村入户,听取村民热点、难点问题。文洋村下辖的20个自然村,他基本走了个遍,村民说得最多的是修路。
“文洋村总面积9.82平方公里,总人口1600多人,地形以山地为主,20个自然村都散落在山里的各个角落,村与村之间距离远,最远的村来回需要两个多小时,有些地形落差大,最高达到四五百米落差,大部分自然村几乎不通车,只能在田埂上走,有一次我们下村,有个50米的斜坡基本是靠滑下去的。”陈元泉说。
陈元泉看到村里没有一条像样的路,心情很沉重。“组织派自己来,就是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解决好群众出行难的问题。
开山铺路,从此,跑资金修路成了头等大事。他四处奔波软磨硬泡,终于筹集资金102万元,完成了文洋茶场至占厝自然村宽3.5米、长4公里的水泥硬化工程,随后又投入20多万元建设松洋至文洋道路拓宽及硬化工程,辐射数个自然村。
如今,文洋村10个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已经和主村通了水泥路,剩下的几个偏远自然村的公路也已经列入了村里新一年的建设计划。
修完了路,陈元泉又开始投入到整村搬迁造福工程的建设中。他了解到文洋村整村搬迁安置点的高低压线架设问题还没解决,就积极协调电力部门,甚至将电力部门的领导拉到了村里实地调研,最终解决了高低压线架设问题并为村里安装了20盏路灯。
陈元泉扎实的蹲点工作,村民和村干部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文洋村老支书郑光兰感慨道:“小陈真是个好干部,驻村不到一年就做了这么多事情,为了解决村里的问题四处奔波。以前村里也来过蹲点干部,但是像他这样长期与村民同吃同住的还没有过,如果他可以再待一年,我们村就会有更大的改变了!”
责任编辑:吴圣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