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宁:“三重三强”拓宽扶贫开发路
古生村依山傍水,有上千年历史。总书记来到村民李德昌家。房子雕梁画栋,院落干净整洁,植物生机勃勃,看到一家七口“四代同堂”,他十分高兴。总书记说:“这里环境整洁,又保持着古朴形态,这样的庭院比西式洋房好。
-
寿宁县城东区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7/1449457803120.jpg img/water1.png -
中国第三批传统村落下党乡下党村新姿 徐飞 摄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7/thumb_630_420_1449457802945.jpg img/water1.png -
城镇建设日新月异 吕铭丹 摄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7/1449457802688.jpg img/water1.png -
下党新村一角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7/thumb_630_420_1449457803695.jpg img/water1.png -
寿宁县武曲镇塘洋村“美丽乡村”一角 何家进 摄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7/thumb_630_420_1449457802901.jpg img/water1.png -
正在开发建设中的寿宁际武工业集中区一角 缪福森 摄
http://upload.ndwww.cn/2015/1207/1449457803286.jpg img/water1.png
宁德网消息 进乡“小高速”公路笔直宽敞,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业大步迈进,脐橙、油茶、锥栗漫山遍野……从30年前曾经是无公路、无自来水、无电灯照明、无财政收入、无政府办公场所的“五无乡镇”,到如今的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产业带动势头强劲、农民收入不断攀升,寿宁县下党乡正从昔日的凋敝落后奔向殷实小康,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272元,是1988年刚建乡时的42倍。
立足县情实际,近年来,寿宁县重产业、强“造血”,重基础、强支撑,重精准、强“滴灌”,点面结合,同向发力,脱贫致富之路正越走越宽广。2013、2014连续两年全县主要经济指标考评均居宁德市9个县(市、区)第四位、5个山区县第一位;贫困人口由2011年的2.5万减至1.5万,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920元提至9895元,不久前寿宁还获评2015年“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
重产业 强“造血”
今年39岁的叶树辉是寿宁县南阳镇下房村大门自然村人,家里50多亩的山林是他全家的收入来源。“主要种板栗和柿子,但因为管理不善,收益甚微。”叶树辉说,他辛辛苦苦劳作一年,除去劳力和成本,赚不到两万元钱,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变化从2013年开始。那年5月,建在大门村的福建川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这是一家集种、养、加、销、休闲养生为一体的生态硒锌产业龙头企业,以“公司+院校+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经营。
同年7月,叶树辉就以50多亩林地入股福建川久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从农民变身为股东,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每亩林地分红就有600元,另外,我和妻子都在该公司打工,工资分别有3500元和2000元左右。”多种经营多种收入,去年叶树辉一家收入达到八九万元,是以前的四倍,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脱贫致富,活“血”造“血”是关键。寿宁充分发挥高山生态气候和硒锌土壤等特色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茶业和硒锌特色种养殖业5万多亩,创建了“寿宁高山乌龙茶”、“寿宁高山茶”两大公共品牌,并从生态茶园建设、龙头企业培育、品种改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推动全县茶业产值从2011年的6.2亿元增至目前的8亿多元,直接带动茶农年均增收500元以上;投入资金3.6亿元,建立了水稻、茶叶、晚熟葡萄等富硒富锌农产品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19个,并以土地入股、租赁和“公司+基地+农户”等方式,带动近7000户农户发展,直接带来增收1.5亿元,全县初步形成了以生态硒锌为品牌、高山茶为支柱和油茶、名优水果、中药材、高山冷凉型花卉为补充的多业并举农业新格局,进一步夯实和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发挥福寿高速公路建设带来的“虹吸”效应,寿宁坚持传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规划建设总面积2万多亩的“一园五区”现代工业平台,内生动力,加快推动县域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近年来,先后引进落户企业149家,总投资200多亿元,培育发展规模以上企业76家,就近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近万人。目前,正以即将上市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三祥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为依托,以上市带动投资和延伸产业链为抓手,规划建设占地1300亩的三祥科技园,致力打造氧化锆新材料产业集群和世界生产基地,促进县强民富。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