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支教队寿宁下党支教见闻
留守山里娃 快乐过暑假
图文并茂的绘本课受到学生们的欢迎。 见习记者 缪星 摄
集美大学诚毅学院学生傅培清在教孩子们读绘本。 韩芝 摄
宁德网消息(记者 张文奎)7月25日傍晚时分,来自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支教队的几位大学生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来到寿宁县下党乡后垄村的王丽芳家里,原来王丽芳因为弟弟生病,要照顾弟弟三天没来参加夏令营。支教队的队员们担心她,带着绘本来到丽芳家。继去年到下党乡支教后,该学院师生牵挂这里的孩子,今年7月18日再次来到该乡开展支教活动。
下党中学校长黄清春说,从2015年起下党中学改成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后,下党乡远近村庄的226名学生都在这里上学。“这几年,我们学校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先后投入了2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班班通了网络,有了电脑,校风校貌得到极大改善。但受制于自然客观条件,软件配套一直没跟上。特别是到了暑假,很多留守儿童怎么过成了学校老师头疼的问题。没有家长管,又没老师教,不仅浪费了暑期,还存在安全隐患。”黄清春说道。
正是基于这样的缘由,支教队选择了下党乡,而下党乡的留守儿童们也选择了支教队的大学生们。这种双向选择源于支教队师生在教学模式上的创新和教材上的用心。
“传统支教局限于师生二元对立的模式,这就等于孩子们的暑期还要上课,扼杀了孩子们玩的天性,效果也不好。因此,我们采用了暑期阅读夏令营的方式,以图画绘本为教材,让孩子们在玩中培养阅读的习惯和乐趣。”该支教队带队老师、集美大学诚毅学院思政教学部副主任陈历说道。
吴俊楠,本是个顽皮的孩子,父母在外务工,一到暑假更是在山里头撒开了玩。在支教队的悉心引导下,他成了班里头最爱看书的学生之一,每看完一本绘本,他都向支教队的队员们索要新的读本。
这种变化是可喜的,年龄小的孩子能连续听完三个绘本故事,年龄大的经常能自觉到图书角找书看。很多孩子甚至废寝忘食,跑回家扒拉一口午饭,就赶回学校看书。
教育的力量在山间生根发芽。后垄村的王丽芳小朋友,每天走二十五分钟的山路赶来参加夏令营活动,她听说老师要上石头画的课,自发为老师提来一袋石头。
为了让支教达到良好的效果,支教队的学生们在层层选拔后,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培训。期间,集美大学法学院社会学系社会工作专业教授巨东红、厦门市思明区槟榔小学副校长吕珈臻等专家做了专业的岗前培训。
良好的支教成果不仅来自于细心和专业,更多来自于不忘初心的坚守,还对大山孩子的一份人文情怀。每次问孩子们为什么不回家,回答总是:“家里没人,不好玩。”这样的回答,让支教队有了义不容辞的理由。
过完暑假就是大三学生的李进明是寿宁人,这是他第二次到下党乡支教,小时候就是留守儿童的他,对下党乡的孩子们更多了一份感同深受的体验。“我们小时候暑假其实是最难熬的,没地方去,也找不到父母,只能每天看着山里的日出日落,数着日子早点过去。”
儿时的遗憾让李进明在支教中得到了弥补,“看着孩子们都开开心心学到知识,也让自己的青春更有意义,我们不是付出,恰恰是收获。”李进明说道。
原来,今年到下党乡支教,学生王凯就认出了他,在手工艺课上还画了大猩猩头像送给李进明。“去年,我的代号是猩猩老师,没想到孩子们都记得,这是我收到最有意义的一份礼物。”李进明说道。
支教队的付出,村民们也看在眼里,记在心头。“去年食堂所有的柴火都是村民们准备的,今年我们要向村民们买,他们硬是不收钱。”陈历说道。
来自安徽安庆的何蒙蒙,曾经也是一名留守儿童,她深刻体会到教育对于乡村儿童的意义。她说:“眼下,精准扶贫在全国推进,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尽己所能。校祖陈嘉庚倾其所有办学的精神至今鼓舞着我们,支教的时间很短,但它的意义却是可以传承的。明年我们还会来,毕业后,让学弟学妹们继续来。”
责任编辑:吴圣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