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下大气力筑牢幸福根基
霞浦县松港街道长溪桥主体工程
宁德网消息(何焱红 文/图)5月20日,一场暴雨过后,霞浦县松港街道六一七路东关段并未出现此前一直困扰周边群众的积水问题。笔者在附近走访时,某家商户的林总说,自从这条市政大道拓宽之后,历经几次大雨都未出现积水现象。“现在我们商户的升值空间也大了,入驻的商家也越来越多。”林总的话,很实在。
松港街道位于霞浦县东面,东南临福宁湾,西北倚龙首山,主城区以县城东吾路为界,西接松城街道。近年来,东关片区凭借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原本脏、乱、差的问题正逐步得到改观,整个片区也向城市景观带过渡、转型。
一条路拓宽旧区大视野
一条笔直的六一七路东关段宽敞开阔,路的北面商家紧挨,南面围绕着缓缓流淌的护城河,路面井然有序,与以往一遇雨水便积水成潭的现象判若两样。
松港街道东关片区,包括东关社区、东关村,属城乡结合部,流动搬迁住户混杂。在霞浦县实施东扩南移进程中,东关片区逐渐与新城区拉开了距离。
为缩小与新城区的差距,改善东关片区面貌,2014年,霞浦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六一七路东关段拆迁指挥部,决定拓宽六一七路以东路段路面。该路段位于护城河北侧,东起赤岸大道,西至东关下街,项目全长795米,路宽由原来的6米拓宽到30米,按城市主干道标准设计,估算总投资7428.83万元。该项目于去年5月动工建设,现已实现路面通行。
“住在这里十几年了,这条路狭窄又拥挤,遇上雨季汛期,路面积水内涝相当严重。”居住在六一七路沿街、原霞浦县山海公司对面的居民张大哥说,这条连接城关与古岭下村、后港村等周边村的必经通道,自从去年拓宽之后,交通堵塞的现象明显减少了,雨天路面排水也顺畅了,住在这里的居民可以真切地感受到。
说起东关片区眼下的新颜,东关社区党支部书记詹秋玲很感慨:原来东关片区给市民的印象,总是与脏、乱、差联系在一起。在该路段拓宽工作启动之初,社区的工作人员通过挨家入户宣传,得到了居民的配合、支持,百姓的理解与信赖,让她觉得,社区的工作虽然琐碎,但一件一桩都是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大事。
六一七路东关路段在未拓宽前,聚集着大大小小的废品收购站30多家,尽管大多收购站经营了十多年,却均属于临时搭盖。为了改善市容市貌,满足路面拓宽的需要,目前,霞浦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这一带的废品收购站全面搬迁,在古岭下村划拨出一块30亩地,用于安置这批废品收购站的户主。目前,20多家废品收购站已完成了全面的搬迁工作,移至古岭下村固定地点营业。
一座桥接通新旧城区两岸
六一七路东关段南面的护城河上,架起了一座宽40米、长33米的新桥——长溪桥。新城区与东关之间的便捷通道由此被打通,新城区的幢幢高楼一览无遗。随着长溪桥的建成通行,东关片区居民的生活质量也逐步提高。
长溪桥路护城河桥梁工程位于长溪路,北起六一七路,跨越护城河,止于规划路,项目全长89米(其中桥梁部分长33米)、宽40米,该项目总投资1943.53万元,于去年8月1日动工,今年1月22日已竣工。目前,该项目的主体工程已完工,并完成桥面通行。
据悉,这一项目用地面积15.9亩,涉及23户居民和山海公司、农业局兽医站、东关村委会等3家单位,拆迁安置工作的繁杂可想而知。松港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林瑞发道出了这项工作的酸甜苦辣。
“这个项目最艰难的应属于居民的拆迁安置工作。”林瑞发总结了自己的一套经验——最重要的就是要换位思考,同时要有良好的群众基础。
在项目涉及的23户拆迁户中,让松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何家雄印象深刻的便是杨某。杨某父母早已过世十多年,位于东关直街的房子属于父母的遗产,还未过户在他的名下,但是杨某从父母去世后就一直居住在此。他有四个姐姐,当遇到房子需要拆迁的问题时,姐弟们的意见不统一,这样就面临着拆迁协议无法签字。后经社区工作人员和拆迁小组成员的协调,在詹秋玲等人的劝导下,合理分配拆迁赔偿款,最终签下了协议。何家雄笑着说,“我们常常扮演着‘娘舅’的角色,帮助他们解决家庭纠纷。”
近年来,霞浦县坚持民生优先,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着力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普遍关注的民生问题。“十二五”期间,该县财政用于民生支出78.3亿元,占全县公共财政支出的81.6%。
初夏的黄昏,落日余晖中,站在长溪桥上,便可看到新城矗立的高楼笔直,整洁的桥面,来来往往的车辆在新城与东关之间穿行。一幅城市的新面貌正在悄然地改变着东关旧容。
责任编辑:吴圣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