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县市新闻 周宁新闻

周宁县精准扶贫力促“百姓富”

2016-08-04 10:05 来源:宁德网 陈明堂

宁德网消息(陈明堂 文/图)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周宁县人民“守着青山绿水受穷”,被列为全省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而现在,该县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

如今,一场“精准扶贫”攻坚战正在八闽大地上如火如荼地开展。探索扶贫工作新机制,形成扶贫开发工作强大合力,更好地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周宁县在扶贫工作的精准性、有效性、持续性等方面取得经验,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精准扶贫新路。

挂钩扶持,扶贫也有“私人定制”

浦源镇吴山底村原先是个典型“空壳村”,近年来,周宁县制定帮扶吴山底村扶贫开发三年实施方案,选派挂村干部,按照“生态立村、旅游兴村、产业富村”的发展思路,开发生态自驾游,并引导在外务工人员返乡发展特色产业。全村成立双碧峰、老农夫种养等农业专业合作社4家,并借力村内的云山生态旅游、云山小镇酒店等2家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带动全村群众脱贫致富。

通过点对点的挂钩帮扶,吴山底村完成美丽乡村一期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完成农村电网改造、高清数字电视下乡、农村厅堂硬化等村容村貌改造工程。如今,吴山底村人居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据统计,近3年该县累计投入各类扶持资金2.6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230个,培育了“一村一品”典型村近20个。

产业扶贫,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这几天,李墩镇黄埔村村民黄雁容看着自己养的1000多只兔子,盘算着年底前又能增加一笔可观的收入。她告诉笔者,在合作社的带动下,今年她养殖的黄埔兔很畅销,收入可好了。

“黄埔兔”在当地很早就是一个“知名品牌”,但由于各种原因,当地养兔产业一度衰落。这几年,黄埔村返乡党员在县里的扶持下,成立了广丰源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带动本村和周边村庄30多户农民发展“黄埔兔”养殖,使这一传统养殖业重新成为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绝活”。

据悉,近年来,周宁县在扶贫工作中,不断探索新观念、新模式、新机制,充分发挥“授人以渔”在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变“输血”为“造血”,通过实施产业化扶贫,扶持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该县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将扶贫开发与乡村旅游、农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出台一系列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扶持生态农业、旅游业发展,并坚持因地制宜,突出项目带动,激活乡村“造血”功能,让每个乡村经济发展都有“拿手绝活”。

纯池镇豪阳村村主任詹元发带领村民因地制宜,以发展高山晚熟葡萄为突破口,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使群众的纯收入每年递增800元。目前,村集体经济收入在逐年提高,甩掉了空壳村的帽子,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1万余元。

通过产业化发展,大力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公司+合作经济组织+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市场拉动,政府扶持推动,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扶贫格局。

务实扶贫,全面帮扶共赴小康

2012年,礼门乡党委、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礼门乡村多且分散,地质灾害点较多,以及群众搬迁意愿强的实际,在礼门村征地50多亩,启动新村造福工程。目前“三通一平”基本完成,已动工或完工的房屋260余栋,入住230多户。

据了解,周宁县以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危房改造、生态移民、基础设施等“六个到村到户”精准扶贫为抓手,采取遍访摸底、产业带动、社会帮扶等方式,对全县贫困户建档立卡,全县上下深入贫困村组和农户,认人认亲,建立对应帮扶关系,实现“精准识别、精准扶贫、精准管理”。

“周宁县将积极按照中央省市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精准锁定贫困对象,找准‘病根’和‘症结’,对‘症’下药,精准滴灌,建档立卡,强化管理;同时,将紧紧围绕产业、易地搬迁、教育、就业、基础设施、乡村旅游、金融、社会、电商、保障等扶贫,强化责任落实,补齐同步小康扶贫开发这块‘短板’,全力打赢精准脱贫有效脱贫攻坚战。”副县长陈何兴说。

责任编辑:吴圣锦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