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频道 县市新闻 柘荣新闻

柘荣游朴廉功

2016-03-02 15:07 来源:宁德网

宁德网消息  柘荣,文化底蕴丰厚,地灵人杰。自古至今,有无数风流人物出现在这片土地上,游朴、袁天禄、陈桷、郑宗远……涉及政治、军事、商业等多个领域。这些人是一个时代精神的缩影,他们的事迹、精神、思想等对推动当时的社会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积淀,已成为柘荣的精神文化象征和重要文化遗产。今天,让我们重温他们的故事,传承他们的精神和意志。

柘荣县西南蝴蝶山北麓,有一个秀丽的村落,村中黑瓦单檐木屋坐北朝南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这里就是游朴的故里——黄柏乡上黄柏村。村前一塘活水,汩汩流淌;村中一方古井,斑驳嶙峋。似乎都在向慕名而来的人们诉说着游朴渊博的学识、高洁的情操。

游朴(1526-1599),字太初,号少涧,明嘉靖五年(1526年)出生于柘洋(今福建柘荣)上黄柏村。万历二年(1574年)进士,历任成都府推官、大理寺评事、刑部郎中、广东按察司副使、湖广布政司参政等职。游朴一生正直廉明,政绩卓著,朝廷称赞他:诚、明、恕、忠、笃。

数百年来,游朴以民为邦本、清廉务实的施政理念,以为民请命、不畏强御的崚嶒风骨,备受世人敬重与景仰。

三主法曹无一冤狱

黄柏乡下黄柏村东南约500米处,有一处“片石堂”,俗称“岩厝”、“游朴读书洞”。民间相传,游朴青少年时代常在此洞中苦读诗书。游朴自幼天资聪颖,刻苦向学。在父亲游德教导下,少时就能吟诗作赋,人称“神童”。十四岁考取州庠生,旋补禀生。后父亡故,家境贫困,便在乡塾教书自给,仍勤学不倦。隆庆元年(1567年)中举。万历二年进士及第,时年四十八岁,堪称大器晚成。

游朴生长在农村,深谙民间疾苦。步入仕途后,便决心为民解难。他首任四川成都府推官,上任伊始,即奉两院差委,到四川各地考察民情,处理案件。针对当地弊政,直言兴利除弊之策,借以造福百姓。其所到之处,辩理冤诬,不滞成案,深得百姓敬重。

万历八年(1580年),游朴调任大理寺评事,赴京城上任。任职期间,对所审大小案件均细心研究,凡有冤情,必加平反。万历十年(1582年),敕书赞他“国刑不僭,民命无冤,足称惟良。”先后升任右寺副、左寺正等职。游朴执法多年,政绩显著。《福建通志》称赞他:“三主法曹,无一冤狱。”

万历十七年(1589年),游朴升任广东按察司副使,职司盐屯。广东盐税是官府重要财政收入,但弊病很多。时有总兵李栋,依仗城社势力,恣意渔猎,欺压士民,地方官吏和百姓均敢怒不敢言。游朴知悉后,愤然上书两院,揭露李栋恶行。李栋使人散布谣言,中伤游朴。然邪不压正,李栋只能暂时收敛。

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游朴升任湖广布政司右参政,分守荆西。时值饥荒,游民云集。游朴力抑强豪,救济灾民,救活数万百姓。时荆门州豪绅李天荣,结徒成党,心腹爪牙千余人,布满州郡,四处刺探人家隐私,敲诈勒索。甚至篡改租契,增加赋税,包揽诉讼,操纵生杀大权。地方官吏、殷实之家都要将部分收入交其花费。州民不堪其苦,闻游朴清正廉明,纷纷前来投诉。游朴命州郡司马潘一复审理此案,潘一复经过勘察,将奸人逮捕治罪。李天荣党羽大怒,遂收买谏官,谏官交章弹劾,潘一复被罢官。游朴尽力为潘辩明冤屈,也遭到李天荣党羽的馋毁。游朴愤而辞官归隐,当地民众挽留不得,相送泣别。荆门士绅余贤等立《游公大政记》碑,礼部李维桢立《去思碑》,记述游朴德政。

游朴回乡后,绝意仕途,应聘任《福宁府志》总裁。他与胞弟游诏白首同居,督子孙读书,安享晚年,于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去世。

游朴不仅为官清正廉洁,且著述颇丰。其文学素养极高,诗文并茂,乐府诗尤为出色。李维桢在《大泌山房集》中评道:“游朴……积三十年之功为古乐府,不规法其调、袭其意,而调与意、时与古相得。国事民情,有所感慨,形诸咏叹。率自创体裁,不复仿效。悲壮激烈,浑朴真致。”游朴著有《藏山集》、《岭南稿》、《石仓诗选》、《武经七书解》、《游太初乐府》等,但大多散佚。目前仅发现《藏山集》、《诸夷考》二书存世,其中《藏山集》共十二卷,分诗集《藏山集》十卷和文集《游参知文集》二卷。

为纪念这位贤臣,后人在其墓区东侧建有仿木石构“承天恩亭”,亭内立“游公大政记”石碑一通。在其故乡黄柏建有“游朴德政坊”。2015年,柘荣县重要历史文献《游朴诗文集》首发面世。该书的出版,进一步扩大了游朴及柘荣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研究闽东地方历史文化,了解明中后期中国历史和文学,都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因而被收入“八闽文献丛书”系列,促进了文化柘荣建设。

丰碑长耀光照后人

在黄柏乡的游氏宗祠旁边矗立着一座石雕的游朴立像。高伟巍峨,座基上刻了四面皇帝表彰游朴的圣旨。它犹如一座丰碑,启迪着后人。

水有源,其流远长;树有根,枝繁叶茂。游朴为黄柏乡游氏家族第二十世子孙,遗德不遗财,为子孙后代留下丰厚的精神财富。其后400多年来,他的精神鼓舞着一代又一代游氏子孙不断进取,传承与弘扬他优秀的家风和育德思想。

游龙,字元伯,号起南,生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为游氏家族第二十三世子孙。清顺治丁酉(1567年)科举人,授江西南昌府新建县县令,著有《江城怀古》、《格言》、《偶谈》、《江城鸣草》、《道德经注释》等。游龙在担任新建县县令期间为官清廉,深受当地百姓爱戴。谢病辞官移交时遭到无辜诬陷,历尽艰难曲折。当他回到故里时,已是清贫如洗。

回到家乡,他白天在书馆教书,晚上在游朴曾经读过书的“片石堂”看书著述,过着清净自由怡情山水的生活。正如他诗篇所云:“悠悠听白云,带雨兼生意。片片树边声,氤氲分次第。余时静且闲,对此心无异。”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后,黄柏村及其外徙的游氏后裔崭露头角,出了不少俊杰能人。更有一批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勇于闯荡商海并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守信而获得成功的一批中青年企业家,他们的经营范围幅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

为富不忘报桑梓。这些游氏族人事业有成之后,积极带领并帮扶一批乡亲走上致富之路。同时,他们怀着感恩报恩之心积极回馈社会、回报家乡。

“如果不是游朴助学基金会的帮助,我不会这么顺利地完成学业。”今年即将毕业的柘荣大学生吴阿丽是游朴助学基金会第一期的受益者,谈及游朴助学基金会对她的帮助,满怀感激之情。

“游朴助学基金”为游朴后裔于2012年成立,基金会每年选择5位考上全国重点大学的柘荣籍寒门学子作为资助对象,从大一入学开始,连续四年,每年资助10个月的生活费。如今,每年实际资助达到20人以上,并根据基金运作收益情况,适当增加资助对象。

谈起“游朴助学基金”的成立,其创始人表示,教育是柘荣的一个品牌,他愿意做柘荣教育的有心人,引导更多人来支持教育发展,关心人才培养。

此外,香港远浩集团总裁游清华、天津大加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游少春博士后和在俄罗斯创业企业家游梓明等也都积极捐资支持家乡兴建教学楼、文物保护工程和村道建设及旅游景点开发建设等一系列社会公益事业,受到父老乡亲们的好评。

以古为镜廉以立身

“妈妈,我去公园听说书人讲游朴爷爷的故事了。”华灯初上,在黄柏乡,“小板凳”廉文化宣讲活动还未开幕,一位小女孩就抱着小板凳出门了。

游朴一生,最让后人称道的便是其强烈的立廉思想和救世济民的责任心,坚持不懈地与腐败现象作斗争。

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多年来,柘荣遵循继承创新的原则,以游朴廉洁从政,执政为民的精神品质为抓手,大力推进廉政建设。

“要传承廉吏精神,让传统廉文化在当代‘活’起来,阵地和载体不可或缺。”自2009年起,黄柏乡历届乡党委、政府就把游朴勤廉精神的传承和发扬作为工作的重点,搜集、整理游朴相关历史资料,加强对游朴读书洞、摩崖石刻、德政坊等文物古迹的保护,还将游氏祠堂改造为游朴纪念馆,展示游朴生平、廉政故事、书法作品等,并以此为依托,挂牌成立黄柏乡廉政教育基地,成为全市首家廉政教育基地,各地党员干部慕名而来,廉政教育氛围浓厚。

同时,游朴廉政教育基地借助“中华游氏文化园”的建设在空间上延伸,使廉政教育基地与整个“中华游氏文化园”融为一体。位于柘荣一中旁的游朴墓,正在修建游朴文化百米长廊,让廉政教育基地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近年来,游朴成为海峡两岸宗亲文化交流的“新秀”,架起了海峡两岸宗亲文化的新桥。以游朴为媒的两岸文化交流,发端于1997年。这一年,福建省历史名人研究会游朴研究分会成立。研究会全面地展开游朴的研究工作,挖掘其思想和艺术风格的精华,进一步加深与台湾游氏宗亲的联系。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研究会成立以来,借助海峡两岸游氏宗亲交流互动这一平台,柘荣向台湾同胞宣传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柘荣太子参”和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柘荣剪纸”,不仅对柘荣地方特色产业起到积极的推介作用,而且加深了人们对柘荣的印象,扩大了交流的影响力。

2009年,柘荣黄柏启动了以保护和开发利用游朴等历史名人相关文化遗产为载体的“中华游氏文化公园”建设工程,在海峡两岸游氏宗亲的携手共建和社会各界人士及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个占地面积500亩的文化主题公园正日臻完善。现已成为我省对台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平台。已被列为“福建省十佳社科知识普及基地”和“福建省三星级乡村旅游示范点”。

两岸宗亲秉承祖志,进一步增强联谊,相互往来常态化,不仅传承了游朴的爱国爱乡精神,还促进了海峡两岸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如今,光阴荏苒,游朴“清、慎、勤”之声,跨越海峡,悦耳缭绕。

责任编辑:吴圣锦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