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劳动热词来了,你最喜欢哪一个?
劳
动
热
词
2023年,我们一起走过。
这一年,广大劳动群众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和万千企业一道,为共同理想和发展目标团结奋斗,努力实现“双向奔赴”。
这一年,新技术推动新变革,为劳动领域带来机遇和挑战。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要求我们不断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在“AI(人工智能)”的技术驱动下,一些人焦虑自己的饭碗能否端稳;越来越多人适应着“数字劳动”,享受着它带来的自由与便捷,但同时也被数字和系统所“困”。
这一年,劳动者的权益保障问题被持续关注,并得到回应。全国总工会启动工会服务站点“双15工程”,已建成服务站点近16万个,为户外劳动者送上贴心服务;推动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切实保障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聚焦“35岁危机”,全国两会上的代表和委员们呼吁打破职场门槛,让各年龄段劳动者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
这一年,职场人的选择更加开放和多元。不少年轻人找寻志同道合的“搭子”,建立新的联结,共同成长进步;还有年轻人在该不该脱下孔乙己的“长衫”这一问题上游移,思考如何让自我的发展更加充实和多彩。
在辞旧迎新之际,我们筛选出了10个劳动热词,为过去一年的劳动生活留下印记。新的一年,让我们以奋斗起笔,用劳动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依靠劳动创造
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背景
在2023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劳动群众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希望广大劳动群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诚实劳动、勤勉工作,锐意创新、敢为人先,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观察
“依靠劳动创造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向广大劳动群众发出了动员令、指明了奋斗方向: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自觉把人生理想、家庭幸福融入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伟业之中,立足本职岗位,增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学习先进技术、练就过硬本领,奏响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铸就新的辉煌。
新质生产力
背景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时强调,积极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培育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增强发展新动能。随后,“新质生产力”这一新词跃入大众视野,传播开来。
观察
不同于传统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涉及领域新、技术含量高,依靠创新驱动是其中关键,代表着一种生产力的跃迁。我们在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一方面要注重打造新型劳动者队伍,另一方面,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效支撑和持久动力。
双15工程
背景
2023年7月,全国总工会举行“工会小站 贴心大爱”工会服务站点双15工程发布会暨启动仪式,明确在全国大力加强服务站点建设,推动实现2023年底全国服务站点达15万个、全国主要城市和城市重点区域基本实现15分钟服务圈交叉覆盖的工作目标。
观察
截至2023年12月中旬,全国已建成服务站点近16万个,覆盖职工群众超1亿人,日服务户外劳动者300多万人次;推进站点信息采集和数据上图,开发点位查询推送场景,让户外劳动者抬脚进站点、抬手享服务。
双向奔赴
背景
双向奔赴本指相关方朝着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相互靠近,多用于人与人之间。在实际表达中,双向奔赴不再局限于人与人,企业与职工可以,人才与乡村可以,城市与城市、国家与国家也可以,使用范围不断延伸扩展。
观察
当用于不同主体之间、不同情形之下、不同时代背景之中,双向奔赴的内涵不断升华,以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为共同目标而齐心协力的态势尽在其中。双向奔赴表达的是和谐共生。你为我着想,我也要为你出力,你我前景无比宽广。
AI(人工智能)
背景
2023年初,由AI(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风靡互联网。随后,国内外不少科技企业先后发布人工智能大模型。这些大模型具有大量参数和复杂结构的机器学习模型,能够处理海量数据、完成各种复杂的任务。
观察
我的工作,会被AI取代吗?2023年,这似乎是职场人最热门的议题。AI会对某些职业产生影响,但也必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对劳动者来说,适应新的技术并培养与之合作的技能,是让AI“为我所用”的必经之路。
带薪休假
背景
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发布恢复和扩大消费20条措施。其中,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错峰休假、弹性作息等有关休假的措施内容,冲上热搜榜前列,引发广泛讨论。
观察
休息休假是为了更好地工作。全面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需要有关部门、企业和劳动者的共同努力,凝聚全社会的共识,形成共治合力,让劳动者敢休假、能休假、休好假。
数字劳动
背景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数字化转型的加速推进,数字劳动正逐渐深入到每个人的生活中。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以及网络主播、UP主、网络小说作家等群体,都从事着数字劳动。
观察
数字劳动让人们的工作方式变得线上化、弹性化和即时化,但同时也模糊了工作与休息的边界。如何实现科技向善,真正让劳动创造幸福?这需要社会各方携起手来,不断优化数字劳动环境,建立合理规范的数字劳动规则,提升全民的数字素养与数字技能,进而促进数字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35岁危机
背景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有代表委员建议打破35岁门槛,让各年龄段劳动者享受公平的就业机会,引发广泛关注。
观察
职场年龄焦虑的背后,反映了人们对友好型工作环境、公平就业机会的期望。因此,除了要在全社会树立和倡导科学、理性的用人观,还应在法律层面明令禁止年龄歧视,确保劳动力充分自由地流动,实现更好地发展。同时,劳动者也应该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这样才能保持职场竞争力。
搭子
背景
如今,随着网络和社交媒体的普及,搭子文化在年轻人中越来越盛行,使用范围也随之扩大,一起从事某种活动的同伴皆泛称搭子。干饭搭子、运动搭子 、学习搭子、旅游搭子……通过社交平台,只要志趣相投,万事皆可“搭”。
观察
搭子式社交大火,主打的就是一个陪伴,是志同道合的伙伴,是一起奋斗的朋友,也是共同进步的搭档。可以说,搭子是对固定关系的有益补充。年轻人通过参与搭子文化,不断提升归属感和自我价值的认同。
长衫
背景
“学历不仅是敲门砖,也是我下不来的高台,更是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孔乙己是鲁迅笔下的文学人物,在小说里他是酒铺中唯一站着喝酒但始终穿着标识自己是“读书人”的长衫。2023年3月,一些受过高等教育但陷于无法获得理想工作困境的年轻人开始以“脱不掉长衫”自嘲,由此衍生的“孔乙己文学”走红网络。
观察
读书的意义是年轻人可以获得“穿或不穿”的选择权;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被赋予了新时代意义的当下,相比于“穿”或“脱”这种一瞬间的动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成败的依然是那个古老的道理:一个人能不能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踏实、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工作。
来源:工人日报“工道”
编辑:淑琴
审核:刘宁芬 林珺
责任编辑:陈淑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