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新医科建设赋能创新,强动力助力高质量发展
岁历18,青春正盛凌长空。
从2006年成为厦大附属医院,厦门大学与厦门眼科中心以初心相遇,共绘成长愿景。如今的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以下称厦门眼科中心),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设有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全国眼科名医工作站、眼科研究所,转换医学研究所。
18年协同发展,在厦门大学和厦大医学院的带领下,厦门眼科中心国家级科研项目中标率、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连年取得突破,高水平论文数量和被引用频次连创新高,跻身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眼科学排行前十。医院现已成为国内眼科疑难病例诊治中心之一,年门诊量近50万人次,年手术量近7万例;公益服务的脚印更遍布国内外,“一带一路光明行”等医疗援外项目连接起了全人类全生命周期的“光明”纽带,6次被央视报道。
院校携手共进,共同守护全人类全生命周期眼健康。真诚付出的背后凝结了钻研的苦,细品亦能尝到并肩的甜。
2023年,发布《全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白皮书》《福建省眼病流行病学调查白皮书》两部白皮书
在沉淀中更获分量
强化学科建设,注重科研提升,扩大国际交流合作
厦门眼科中心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平台的基础上深化亚专科建设,逐步建立了完备的学科体系。医院开设了白内障·老花眼、眼底病(玻璃体、视网膜)、屈光、青光眼、斜视与小儿眼病、眼表与角膜病、眼外伤、泪道、眼眶病及眼整形八大亚专科,并设有眼视光和医疗美容科等。在各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八大亚专科均衡布局人才结构,迄今已引进和培养医师240人,其中74人获得副高及以上职称。
厦门眼科中心十分重视科研平台建设。2010年,厦门眼科中心获批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有博士后导师20余名。于2015年引进眼科界唯一的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建立院士工作站,并于2016年获评福建省院士示范站。2018年以来,陆续获批厦门市眼表与角膜疾病重点实验室、福建省眼表与角膜病重点实验室、厦门市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厦门市眼部疾病重点实验室。厦门眼科中心作为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承担了新药、医疗器械、体外诊断试剂的临床试验。2022年,厦门眼科中心成为厦门市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近年来在福建省眼病流行病学调查、青少年近视防控、眼表疾病研究、眼内疾病的精准医疗四大研究方向上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2022年,厦门市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正式揭牌
自2006年以来,厦门眼科中心共主办国家级学术会议53场,省级学术会议31场,市级学术会议5场,合计参与近70万人次。2015年开始,更是连续十届举办华厦眼科国际论坛,论坛坚持聚焦国内外眼科学前沿热点,致力于推动行业发展,已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学术交流平台。长期以来,厦门眼科中心还与英国利物浦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探寻优化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眼底疾病筛查与AI技术的整合应用,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致盲疾病的筛查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因地制宜地惠及更多眼病患者。
肩负担当责任、大爱无国界、善行遍天下
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厦门眼科中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医疗团队曾多走出国门,执行“湄公河光明行”“一带一路光明行”等医疗援外项目,医疗队为当地民众开展眼疾筛查、白内障手术援助等防盲工作,共计惠及1万多名患者,中央电视台曾3次专题报道了厦门眼科中心的光明事迹。
2014年,厦门眼科中心专家医疗组远赴斯里兰卡,实施千例白内障摘除手术
2016年,“湄公河光明行”启动仪式在老挝万象举行
立足国内,厦门眼科中心勇担责任,回馈社会。深入宁夏、贵州、西藏等偏远地区,通过公益筛查和手术、爱心捐赠、技术帮扶等方式,解决当地民众眼病、医疗人才、技术等问难题;启动“为乡村点睛”公益项目,关怀弱势群体,助力乡村振兴;开展医联体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与校企共建广泛开展校园视力筛查、眼底筛查等工作,强化科普宣传,逐步将眼病防控防治关口前移。从2006年至今,厦门眼科中心累计执行义诊服务惠及百姓超1200万人次,开展校园视力筛查超过1200万人次;每年进行线下科普讲座数百场,线上全媒体形式科普传播量达千万人次/年。
深化科研合作 人才科研双效发展
为提升核心科技竞争力,把握医疗技术创新的主动权,厦门眼科中心加速医教研融合发展,与厦大医学院在人才和科研方面开创了优化整合、双效发展的新态势。历经18年的深度合作,厦门眼科中心在聘临床教师13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3名、助理教授3名、助教4名承担厦门大学教学工作。
有了优秀的人才和细分的赛道,科研工作走上了“快车道”。目前,医院已拥有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后科学基金、外国专家引智项目等。自2006年以来承担国家级课题25项,省部级课题57项,厅局级课题177项;共发表核心期刊论文305篇,其中SCI论文270篇;出版专著34部,主持/参与指南及专家共识42篇。荣获省级科技进步奖1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以及其他社会力量奖。
在教学上,厦门眼科中心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承担了厦门大学本科专业必修课程《眼科学》及校选课《眼睛的奥秘及自我保健》的授课任务。对于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教育(英文授课)来华留学生(MBBS学生),单独设有《Ophthalmology》全英文课程,同时厦门眼科中心还负责MBBS学生的见习带教工作。针对研究生,厦门眼科中心开设前沿课程《眼科学新进展》。2024年初,首位来自巴基斯坦的博士Rizwan khan被厦门大学及厦门眼科中心联合录用为博士后研究人员,进站后2个月顺利开题,为医教研一体化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扎实理论知识,也重视实操实训。作为福建省第一批被纳入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单位,厦门眼科中心打造了标准化的技能训练中心,配置了一系列先进的操作训练设备,并采用课堂讲课、视频教学、现场指导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好“显微手术技能培训”这一节课,确保练好手术基本功。
加速新医科建设
接下来,厦门眼科中心将持续规范建设附属医院,践行“临床+X”理念,加速眼科学与大数据、智能科技的融合;依靠厦大医学院和各附属医院的协作网络,推进临床科研的协同研发,开展成果转化;加速全球化人才培养,构建创新创业联合体;搭建国际前沿学术交流平台,建设一流眼病研究中心,构建眼部健康生态圈,引领眼科学科发展。
加速全球化人才培养,构建创新创业联合体
当前,我国眼视光产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形势和需求,可是我国的眼视光教育仍无法完全满足服务于基层社区的临床型视光医生和可从事视光相关科研工作的创新研究型人才的实际需求。因此,厦门眼科中心计划在我国教育部“六卓越一拔尖”2.0计划的引领下,针对“新医科”“新工科”建设的要求,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进一步完善现有眼科专科的教学模式,做到“学科交叉,优势互补”,加速培育具备全球化眼光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
2024年,启动“基层眼科医生实用技术培训”项目
此外,厦门眼科中心拟打造1—2个医、研、企紧密结合的全链条式新型创新创业联合体;联合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健康医疗大数据国家研究院等眼科相关的科研人员,进一步融合人才链、创新链,加强新医科建设,培养复合型医学人才,凝练方向,聚焦重大问题,重点突破疑难眼病的重点难点,持续提升关键核心技术和体系化攻关能力。
持续投入,搭建国际前沿学术交流平台
未来,厦门眼科中心将立足原有基础,加强与学校、各附属医院之间的学术联系,利用厦门大学一流大学平台,扩大眼科专业在国际、国内的影响力,借助各附属医院眼科相关的优势专科力量、学科带头人的影响力,带动眼科专业的协同发展。相信能够通过多层次多元化的平台交流模式,为跨学科、跨国际合作营造良好氛围。
从2015年开始,连续举办十届华厦眼科国际论坛
建设一流眼病研究中心、构建眼部健康生态圈
作为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厦门眼科中心还将持续凝聚福建省内眼科力量,构建福建省致盲性眼病诊疗体系;在已有52家医院组成的临床多中心研究团队的基础上,继续创建分布于全国大部分省、市(包括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的临床医疗机构,加速形成临床研究协作网络;持续完善5G远程诊疗智慧医疗平台推广工作、门诊电子病历系统优化升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多模态影像人工智能互联网医院平台建设;全面普及福建省流行性眼病调查、全国普通中小学学生眼健康筛查、视力快筛信息化推广工作。力争以点到面扩大创新医疗技术成果,广泛惠及基层群众,以面及体,在普及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全面、开放、互享、共通的生态圈,共筑全民眼健康,推动眼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2年,启动“厦门眼科5G远程诊疗智慧医疗平台”项目
2024年,启动“华厦数智长城”项目
18年来的共持互助,让厦门眼科中心与厦大医学院形成了协作共赢的局面,在年华正盛的时期收获了辛勤耕耘的果实,也在奋发向上的路口步入新的拐点。厦门眼科中心将秉承厦门大学“自强不息,止于至善”的理念,持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加强科研创新、新医科建设,通过院校紧密协作共同打造医教研协同发展的新高地。
免责声明:本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
来源:新商业观察
编辑:刘宁芬
审核:陈小虾 林珺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