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眼科中心吴护平教授新书《干眼相关疾病》亮相全国眼科年会
9月5日,由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学科带头人吴护平教授主编的《干眼相关疾病》正式亮相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八次眼科学术大会。《干眼相关疾病》由吴护平教授团队历时3年完成,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原亚洲干眼协会主席刘祖国教授主审。全书40万字,570余幅插图,囊括了各类干眼症的症状表现、诊治手段,内容详实,实用性强,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参考意义。
看起来“简单”的病其实不简单
如今干眼症已成为一种常见眼病,我国平均每5个人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干眼症。干眼症听起来似乎“没什么”,却也被戏称为“绝症”,这是因为它属于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眼病,发病机制复杂,类型繁多,病情发展程度也有不同。轻中度干眼可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重度干眼则会导致视力障碍,甚至失明。所以干眼症早期诊断很关键,相应的治疗方案也很重要。
基于此,《干眼相关疾病》应运而生。这本新书收录了吴护平教授团队多年来临床上经典、特殊、罕见的案例,从基础理论到临床实践,从简单眼疾到罕见、疑难、致盲性眼病,从眼局部到全身性相关疾病,完整地阐述了各类干眼在诊断和治疗上的知识要点、技术难点,实用性高,可操作性强,有利于眼科医者参考和实践。
吴护平表示,编撰此书意在规范干眼症诊疗流程及方法,便于眼科医者在临床上应对类似疾病时能有所启发,做到早诊断、早治疗,以期降低致盲率,共同推进国内眼表疾病的防治防盲工作。同时此书的推出也是抛砖引玉,欢迎更多优秀的医者在眼表疾病的诊疗方法和技术上,大胆创新,齐心攻克难点,助力干眼诊疗水平迈向新高度。
一本眼科医生诊桌上经常查阅的参考书
《干眼相关疾病》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了干眼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原则、手段;第二部分描述了干眼相关的全身和眼局部病变;第三部分阐明了重症干眼的治疗。其中主要的亮点有对睑缘相关性疾病的新认识,包括多发性儿童睑板腺囊肿的 OPT 联合治疗,睑板腺罕见恶性肿瘤等;眼科各种手术围手术干眼的预防以及个体化治疗建议;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等常见全身免疫性疾病,导致不同程度干眼的临床病例分析及其个体化治疗方法,如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高IgE综合征等少见免疫性疾病相关干眼的诊治;先天性痛觉缺失综合症等全身罕见疾病的干眼表现;重症干眼的相关治疗,如角膜缘干细胞体外扩增移植术、唾液腺移植术、人工角膜移植术等。
“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眼表疾病专著。这部专著能够帮助年轻眼科医师成长,应该成为眼科医生诊桌上经常查阅的参考书。”国际眼科科学院院士、厦门眼科中心总院长黎晓新教授于本书序中提到。
高质量干眼中心助力干眼规范诊疗建设
长期以来,厦门眼科中心眼表与角膜病中心在学科带头人吴护平教授的带领下,在干眼领域的研究不断深入。科室打造了一个集科研、临床、教学为一体的“干眼中心”,设有专门的干眼门诊,拥有专业的干眼检查设备。医师团队在干眼的诊疗上经验丰富,能够准确判断患者的发病原因、疾病类型、病情程度,在治疗上精准找到“症结”,采取有效治疗方案。
作为“全国干眼诊疗示范平台”与“全国干眼药物治疗示范平台”,科室还肩负着引领行业规范化诊疗流程、推广先进诊疗技术的重任。近年来科室团队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谢立信教授和原亚洲干眼协会主席刘祖国教授的共同指导下,不断探索科学干眼诊疗的新模式、新方法,积极推进干眼诊疗规范化建设,为提升干眼诊疗水平做出了诸多贡献。
来源: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编辑:刘宁芬
审核:蓝青 林珺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