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 2017专题管理 喜迎十九大

【喜迎十九大·文脉颂中华】鲜明民族特色为内蒙古“非遗”保鲜

2017-09-19 15:04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吴晓东

一首鄂温克民歌《我们是森林里的人》,悠扬中带着忧伤,自由里藏着寂寞,唱的正是敖鲁古雅鄂温克人当年在大兴安岭里生活的状态。

“这首歌唱出了鄂温克人走过的山山水水,遇到的艰辛,还有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作为非遗项目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歌的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家在内蒙古呼伦贝尔根河市的古香莲,2014年推出了自己的首张敖鲁古雅鄂温克族原生态民歌专辑——《森林中的故乡》,《我们是森林里的人》就是其中的一首。

祖祖辈辈以游猎为生的敖鲁古雅鄂温克族猎民,创作了大量与森林和狩猎密切关联的民歌。而在市场经济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民族民间音乐面临着艰难的生存与发展困境。古香莲多年来从民间老艺人那里收集整理的鄂温克民歌现在只有五六十首,随着老人们的离世,挖掘工作也越来越艰难。但是鄂温克民歌在根河却并不寂寞,这里的年轻人喜欢民歌,爱唱民歌,在他们身上,古香莲看到了鄂温克文化传承下去的希望。

传统的鄂温克族服装夏季多为绸缎面料、冬天多是皮毛,颜色和图案充满各种寓意,除了需要盛装的节日,现在已经渐渐淡出了鄂温克人的日常生活。“依托传统工艺结合现代时尚元素制作的一些服饰和手工艺品,能满足人们对于服饰独特性的需求。”非遗项目敖鲁古雅鄂温克族服饰自治区级传承人德柯丽说。

相比之下,德柯丽妈妈的熟皮子技艺,传承起来就没那么乐观了。对于这项程序繁琐、必须全部手工完成的“繁重劳动”,年轻人感兴趣的寥寥无几。因为鄂温克族服饰的制作要依托在熟皮子技艺的基础上,现在德柯丽跟着妈妈在学熟皮子,和妈妈一样,她不希望看到这项古老的民族技艺在自己这一辈消失。

男女二重唱《奇尼花茹》、群舞《瑟瑟仪》、《嫩水恋歌》、《达斡尔呼号》等12个节目,组成了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第14届尼尔基之夏的首场演出。其中乌春表演唱《赞曲棍球》节目运用了两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乌春表演及曲棍球文化相结合,而达斡尔族舞蹈“鲁日格勒”更是他们的品牌节目,每场演出都会赢得满堂喝彩。

“‘鲁日格勒’在2006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古代达斡尔族先人在劳动之余抒发愉悦心声的舞蹈,分为慢板、中板和快板三种,慢板以歌唱为主,中板则是一种模仿飞禽走兽的呼号,而快板表现的就是人与人之间用榔头互相嬉戏打闹的情景,展现人们在大自然中对美好事物的期望和向往。”这台晚会的编导朱朝霞说。

2012年,通辽市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这座城市里,各种规模的非遗展演已经成了市民生活的日常,整天跟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零距离接触,即使热衷于网上冲浪的年轻人也能信手拈来。

作为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摇篮之一,自2006年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至今,通辽共有包括蒙古四胡、安代、乌力格尔在内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13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9人。让非遗“活”在当下,是通辽非遗保护者全力以赴的目标。

科尔沁草原是蒙古四胡的发源地。从沙丘绵延的库伦到风景秀丽的科左后旗,从广袤无垠的扎鲁特草原到多情的孝庄故里,曾到处飘荡着四胡浑厚、苍凉的旋律。可由于社会发展变化,蒙古四胡逐渐被边缘化,非遗保护中存在的“人走歌息、人亡艺绝”的问题,正在慢慢逼近。

不仅要让非遗在传承人身上“活”起来,更要让它在民间“火”起来。四胡是蒙古族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民间传统乐器之一,挖掘、继承蒙古四胡文化,就要让它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场”。近年来,小到校园、社区、乡村,大到各景点、各大赛事演出,让群众对蒙古四胡的喜爱日渐高涨。在濒临危境之后,有着悠久历史的蒙古四胡,如今在科尔沁草原上涅槃重生。

王昭君传说、蒙古族那达慕、科尔沁叙事民歌、安代舞、传统戏曲二人台、鄂温克鹿棋、纸偶哈尼卡、蒙古族马具……这些散落在民间的“美好记忆”历经岁月沧桑,保存、流传下来,蕴含着草原各民族古老的生命记忆和文化基因,如今已经成为内蒙古大地上的文化宝藏。目前,内蒙古自治区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89个,国家级非遗项目传承人37名,每一项非遗都带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

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争强斗胜的蒙古棋艺,引人入胜的民族歌舞……作为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那达慕大会,已经成为向世人展示内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活动;哈达定亲、佩弓娶亲、拦门迎婿、献羊祝酒……在鄂尔多斯市成吉思汗陵旅游区,非遗文化——鄂尔多斯婚礼舞台剧每天都在上演;在通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孝庄枕已经成为最走俏的旅游商品;在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集非遗技艺传承,非遗文化品牌宣传和非遗产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已经成为游客必去的地方。

在每年的“草原文化遗产日”前后,内蒙古都要举办全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160多名各级非遗传承人现场技艺展示,320多个各级非遗项目集中亮相。展览通过还原生活场景,采用实物、实景展出,突出非遗活态展示与互动体验的方式,立体化、全方位展现内蒙古非遗保护传承成就,原汁原味地呈现非遗项目的独特魅力。(记者 吴晓东)

责任编辑:雀莺

关键词

四胡 鄂温克 民歌 文化遗产 敖鲁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