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频道 观点声音

补贴与骗补岂能成为孪生兄弟

2016-12-25 09:58 来源:宁德网

宁德网(盖博铭 董建国) 工信部近日公布对新能源汽车骗补企业处罚决定,对情节严重的企业给予“取消整车生产资质”的处罚。补贴本是为了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扶一把”,但骗补行为却扰乱了秩序、违背了初衷。用“看得见的手”去“扶”,还需要政策根据时宜及时调整。

补贴政策作为一种鼓励性和指导性调控手段,对集中国家财力调整产业结构、化解企业融资困境有积极的意义。近年来,一些补贴政策在相关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问题也存在不少,补贴与骗补几乎成了孪生兄弟。新能源汽车骗补便是“骗补门”的冰山一角。

骗补行为首先暴露出的是监管方面的漏洞。在具体操作中,地方政府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成为一些企业“公关”的对象,由此产生的官商勾结、合谋骗补、侵占国家财政资金的案例时有发生。

面对骗补行为,也显然不是一个制度漏洞能够解释的。政府补贴成了“唐僧肉”,个别不法企业便往往“闻香而来”,动起了歪脑筋。种种骗补行为不仅造成财政资金损失,更为严重的,一旦用来扶持产业发展的资金被不良企业套取,有潜质的企业却无缘得到扶持,很可能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状况,使整个行业发展受到打击。

要让补贴与骗补绝缘,一方面,要严厉打击截留国家补贴的不法企业;一方面,要杜绝地方政府财政补贴的黑箱操作,严堵操作漏洞;此外,还需从根本上完善和细化补贴政策,将补贴资金投入到创新型企业的技术研发环节中去,同时加强对资金用途的监管。

屡屡出现的“骗补门”也提醒我们,产业的成长需要财政补贴的扶持,但不能过度依赖国家补贴。高补贴、低门槛不利于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政府应该让企业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去成长,通过扩大企业品牌张力,加大技术创新和产品结构调整,让企业在危机四伏的市场竞争中闯出一条生路。

理应看到,国家补贴不可能“雨露均沾”,每一分钱都应花在扶持行业发展的“刀刃”上,把有限的财政资金投入到构建产业健康发展的生态体系中去。

责任编辑:smq

关键词

补贴 国家补贴 企业 漏洞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