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市在外艺术家掀起“返乡潮”
宁德网消息(记者 张文奎)9月9日,“一窝子的刺猬——闽东独立艺术沙龙展”在宁德市开展,参展当代艺术家有中国美院的研究生、有中书协会员、有南京国际艺术美展金奖得主,有当代水墨画家、也有独具闽派特色的漆画家……年龄横跨70后、80后、90后,他们都有一个相同的标签“闽东籍艺术家”。他们怀着浓浓的“乡愁”,上演了一场高水平闽东籍当代艺术家的“返乡音乐会”。
其实早在今年初,同样也有一场类似的书画展,也是宁德市在外艺术家趁过年返乡期间举办的,如李鹏松、兰建田、韦信伴、张德春四位艺术家在屏南举办了主题为“寸草春晖故土情深”返乡作品展,福安80、90后艺术家办的“新生”展……吸引了不少艺术爱好者。近年来,随着宁德市知名度的日益提高,交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美丽乡村建设推进,提升了乡土社会的文化品位,吸引许多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艺术家返乡创作、设立工作室,在汲取乡土养分,创作成长后,又积极地以作品为载体走出去,成为宁德市又一张对外交流的“闽东名片”。
为何回归?除了物质条件的成熟外,宁德市艺术家们想为家乡代言的情怀和文化责任发挥了主要作用。记者在展览上看到,很多作品中总会看到家乡山山水水的印记,感受到本土元素,如世界地质公园白云山、师峰寺、广化禅寺、廉村等等。
潘凯章,2004年毕业于中国美院本科,工作几年后攻读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2012年毕业后,放弃在外发展的机会,在老家福安市溪潭镇洋头村开启了自己的工作室。他说:“重返故乡给了我一次重新认识故乡和反省自己的机会,也意识到童年和青春期生活过的地方是如此重要地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宁德山海川岛景观丰富、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多年来孕育出了一些享誉国内、甚至国际的艺术大家,如郭梁、潘玉柯、游寿等,但是在本土一直没有形成气候,没有形成像“闽东诗群”一样在业界有影响力的地域群体,分析原因主要有:早期的一批艺术家大部分没有条件走出去接受更好的艺术教育,对外交流较少。大批走出去的新一代艺术家常年在外,没有在当地形成良好的艺术生态。
在外艺术家的回归至少起到两个层面的作用:一是经常聚在一起沟通交流,碰撞思想的火花,在独立的基础上,抱团发展;二是更好地以艺术的形式推广宁德,进一步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
90后代表、漆画家高应文,年纪虽小,已经获得多次国家级的艺术金奖,2014年在本市创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说:“宁德独有的山水人文环境为我提供了非常宝贵而又源源不断的创作资源。”他2011年获得第四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金奖的漆画作品,就是以宁德市特有、拥有上百年历史的面线制作工艺为题材,通过鲜明闽派特色的漆画艺术形式,将浓郁的乡土情怀渲染于画板上,展示了宁德历史人文景观。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市返乡艺术家创办的大大小小工作室有200多个,创业初期,虽然规模不大,影响力也有限,但已经成为艺术家们沟通、创作的重要场所。
去年南京国际艺术美展金奖得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缪怡端说:“我们希望更多政府部门和公共组织的参与,前一段时间闽东日报微信公众号推出的《闽艺汇》栏目就是个很好的推广平台,我们也希望文化部门能重视起这些本土艺术家回归办展览的现象,给予更多的扶持,充分发挥文化基因的作用,推动本土艺术事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吸引更多优秀的艺术家回归。毕竟在我们这些宁德艺术家的眼中,月永远是故乡的明。”
“艺术馆每年也举办很多本土艺术家展览,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城市文化品位的同时,更是推动本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近年来,艺术扶贫也成为我们工作重心之一,希望更多的本土艺术家的回归能进一步壮大队伍,多举办类似活动,形成气候,通过文化产业发展来带动就业等等方面工作。宁德市的文艺工作者将通过努力,创造出更好更多的文艺精品。” 市艺术馆馆长李凯说道。
责任编辑:叶朝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