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频道 宁德网闻

突显县域特色 打响文化品牌

——柘荣县人大常委会助推“文化柘荣”发展侧记

2016-02-20 10:18 来源:宁德网 郑德冬 张坤铃

柘荣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深入乡村开展“孝德文化”建设情况调研。

柘荣县人大常委会组织常委会组成人员及人大代表深入乡村开展“孝德文化”建设情况调研。

宁德网消息(郑德冬 张坤铃)东源水浒桥、凤岐古民居、溪口永安桥、溪坪古街……连日来,在柘荣多个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活跃着一群特别的人,他们正是来自各界各阶层的县人大代表。对于早在新石器时代和商周之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的柘荣而言,凭借深厚积淀的特色文化逐梦发展绝对是个正确的选择。当地人大代表们频频视察文保单位,纷纷为“文化柘荣”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建设“文化柘荣”是柘荣县委、县政府在2015年的党代会、人代会上提出的目标定位,并把文化作为县委主抓的三大重点工作之一,成为柘荣文化建设史上的划时代之举。柘荣县人大常委会也积极响应县委应势而谋之举,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围绕柘荣民俗文化、孝德文化、生态文化三大文化主动作为,有力推动“文化柘荣”建设。

挖掘民俗文化不遗余力

2015年国庆前夕,柘荣首部微电影形象片《揽梦柘荣》在当地3D影院首映,影片全长12分钟,以一位柘荣游子返乡寻找当年初恋情人的经历为主线,全面展示了柘荣的人文历史、经济发展、民俗风情和秀美景观,长寿柘荣、养生福地的魅力神韵淋漓尽显,让观影者如痴如醉。

“《揽梦柘荣》从海选到拍摄,多个环节上的工作都得到了县人大代表的大力支持。”柘荣县委宣传部宣传科科长郑明康说,柘荣县人大常委会占位全局,对推动民俗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始终不遗余力。

“做活一位仙”是建设“五特好柘荣”重要抓手之一,“一位仙”即马仙信俗,马仙是闽浙一带民众祈祷健康平安的精神寄托。近年来,柘荣县人大常委会积极主动承担马仙信俗文化的挖掘、丰富工作,组成调研组,通过对柘荣作为马仙信俗发祥地的力证,以弘扬马仙孝德精神为载体,着力提升信俗文化核心价值,并全力推动马仙信俗成功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外,柘荣县人大常委会推动的每两年举办一届中国·柘荣马仙文化旅游节,使得马仙信俗文化特色旅游方兴未艾,成为柘荣县文化旅游的一张特色名片。

柘荣剪纸是世界“非遗”,其和马仙信俗是柘荣文化内涵要旨,是柘荣以文化促经济的主动力。柘荣县人大常委会通过协调文化旅游部门,充分发挥县域独特资源优势,主动介入东狮山道德文化苑、中华马仙信俗文化博览园等项目载体建设破题工作,参与策划生成文化产业项目,助推三次产业融合并进。如今,柘荣剪纸年产值已经突破2000万元,带动创业就业千余人。

弘扬孝德文化大有作为

百善孝为先。在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当代中国,以孝老爱亲、尽孝讲和、孝行天下为主要内容,弘扬孝德文化,倡导孝道风尚,既是文化建设的应有之意,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15年10月,中国伦理学会授予柘荣县“中国孝德文化之乡”称号,柘荣成为福建省首个“中国孝德文化之乡”。

在柘荣,孝德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底蕴。走在柘荣县宅中乡的村头巷尾,孝德文化的标签随处可见。这里有着供奉曾经三中状元,而后弃官为母守孝的王金龙而修建的南风宫;这里有着全国伏羲教育基地——宅中中心校,作为福建省首个伏羲教育示范点,定期承办全国伏羲师资培训及伏羲暑期培训班;这里风光秀美,有着近20名90岁以上老人,中央电视台《走进乡村大世界》栏目组曾专程来到宅中,拍摄“千叟宴”,探究长寿秘诀。

柘荣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林良波说,为更好推动孝德文化蔚然成风,县人大常委会不仅组织开展专题调研,提出孝德文化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的“五进工作”建议,还在2016年1月18日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听取和审议了柘荣县人民代表大会推进孝德文化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决议(草案),于县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全体会议表决通过并形成决议,将县委的意图转化为全县人民的共同意愿和自觉行动。

文化是化人的,重在引领,贵在自觉。为此,柘荣县人大常委会在助推建设“文化柘荣”工作中,把“文化化人”作为重要目标要求之一。不久前,在柘荣县楮坪乡仙岭村举办的一场小板凳宣讲活动,县人大代表郑养其用一段十分接地气的方言评话,给村民们传颂了明朝慈善家郑宗远的慈孝事迹,劝导群众学习先人、立德行善。柘荣县人大常委会不仅是这项活动的有力推动者,也是身体力行者,为了将慈善文化发扬光大,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沈绍芳多方筹措了资金21万元,帮助指导成立了柘荣县关爱留守儿童协会,为留守、贫困、失依儿童的健康阳光成长尽一份社会责任。

柘荣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章承说,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爱国爱乡、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对地方人大常委会而言,同样使命光荣,重任在肩。

突显生态文化尽职尽责

初冬的山城柘荣,风清雾薄。在柘荣这一方宁静的天地里,处处氤氲着生态气息。

在宽敞靓丽的仙屿公园里,老人们饶有兴致地跳一段舞、耍一套拳;在狮子岭水利景观园,游人闲庭信步,漫步栈道;在东狮山道德文化苑,闲暇的人们捧一卷书、念一段文……柘荣人的心间种着一棵文化之树,而文化之树与生态土壤相得益彰,随着年岁渐长,蔚然成荫。

种惠民树,以夯实基础为先。在柘荣城区,有一个名为“天福公园”的崭新公园格外与众不同。它的不同在于解决了柘荣时日已久的“水患”,使之成了“水利”;在于因地制宜,“智”做水文章,突显水文化,将生态与柘荣民间信奉的道教文化相结合,打造了占地20多亩的山水相依、石刻林立的山地公园。如今,这里不仅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也成为柘荣城市建设的一道靓丽风景。这一项惠民之举不仅是多年来柘荣县人大常委会开展城市建设监督调研的集智之谋得到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也是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吴国标的力作,更是得到了市民的一致好评。

就在2015年12月22日,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组对柘荣县国家级生态县创建工作进行考核验收。经过为期两天的现场调研、听取汇报、观看专题片、核查创建资料后,考核验收组认为,柘荣县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国家级生态县标准,同意通过考核验收,并将按程序报环保部审议批准。这也是宁德市首个通过国家级生态县考核验收的县份。

柘荣县是闽东北山区县城。多年来,柘荣县人大常委会积极响应县委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推动“生态立县”不动摇,以助推创建国家级生态县为目标,围绕“生态屏障、生态经济、生态家园、生态文化”四位一体建设思路,扎实推进人大各项执法监督工作。

在发展生态产业的同时,全县持续推进生态资源转化。柘荣县人大常委会在实现农旅结合、文旅结合,带动休闲农业、生态旅游、健康养生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工作中,也大力倾注力量,牵头建立县、乡、村三级联动机制,并立足实际,在县法院、检察院中设立保护生态环境协调室、生态资源监察科、生态环境审判庭,打击各种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

文以载道,兴荣一方。柘荣县人大常委会围绕全县发展大局,立足当地千百年的文化沉淀,结合当下发展思路,在激发文化活力,以文化化人、文化惠民、文化兴产为着力点,脚踏实地、勤勤恳恳地为构建“文化柘荣”格局,共创“五特好柘荣”出谋献策,突显了人大监督、集智的正能量。

责任编辑:叶朝玉

关键词

柘荣 柘荣县人大常委会 马仙 文化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