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务频道 宁德网闻

林鸿:浅谈扶贫开发的“宁德模式”(2)

2016-09-21 11:31

二、“宁德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宁德模式”是闽东在近30年扶贫历程中,经过逐步探索、大胆实践和丰富发展形成的宝贵经验。无论是对不同历史阶段的扶贫工作进行阶段性研究,还是对具体扶贫措施、工作机制深入探讨,我们都可以看到“宁德模式”始终秉持正确的思路、科学的方法和有效的措施,它产生于扶贫开发实践,又指导扶贫开发工作,起到了卓有成效引领作用。

(一)在战略制定上,既紧盯现实需要,又适当超前谋划。扶贫开发,既要解决好群众当下最迫切、最现实的困难,也要着眼长远,解决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比如,在80年代末期,宁德扶贫工作为解决特困群众的温饱问题,采取了发放“周转金”、“救济粮”、赊销“粮种”、“棉布棉絮”、减免农业税费等“应急”措施;同时,又按照习近平同志“大念山海田经”的产业脱贫思路,组织特困群众发展“五个一”扶贫项目(即种好一份责任田,发展一亩茶果、一十亩林,养好一群禽畜,学会一门实用技术),兼顾了当下的“温饱”需要和长远的“脱贫致富”需要,起到了“固温饱之本,培脱贫之元”的作用,也为之后的农业综合开发提供了“原始积累”。

(二)在路径选择上,既立足就地脱贫,又谋求改变环境。宁德在扶贫开发历程中,注重“拔穷根”和“挪穷窝”有机结合,对于那些交通便利、立地条件好、资源较丰富的地区,实施综合性的扶贫政策,加快经济社会发展,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实现增收脱贫;对于那些资源承载力弱,群众增收“门路”少的地方,则鼓励转移就业或实施搬迁安置,改变群众生存发展环境。1994年,宁德在全省率先实施“造福工程”搬迁,20多年来累计完成搬迁7.77万户35.6万人,整体搬迁自然村3000多个,建成集中安置点1000多个,边远贫困乡村的群众,通过搬迁增加了就业渠道,拓宽了致富路子。正是通过资源开发与“挪人”、“挪窝”相结合,群众的脱贫致富的办法才更多、路子才更宽。

(三)在资源要素上,既强调普惠公平,又突出帮扶重点。由于基础弱、起步晚,宁德脱贫任务相对较重和扶贫开发财力投入不足一直是个比较突出的矛盾,因此,在推进扶贫工作中,宁德极为强调扶贫资源要素的合理分配、科学运作,发挥扶贫资源要素的最大效益。近年来,宁德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扶贫政策性措施,加大对山地农业、林下经济、花卉苗木、水产养殖等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提高造福工程搬迁补助标准,逐村推广普惠金融,尽可能提高强农扶贫资金受益面。与此同时,又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贫困人口的分布特点,划出一批重点扶贫对象,做到“县有重点乡、乡有重点村、村有重点户”。从2002年开始,宁德连续实施了4轮整村推进扶贫开发,1054个贫困村,实现了分期分批、集中力量、逐村逐点整体脱贫。

(四)在产业发展上,既注重因地制宜,又兼顾协调统筹。发展生产、增收脱贫是扶贫开发的关键。纵观宁德的扶贫开发历程,始终遵循着习近平同志当年提出的“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注重效益”的工作思路,在贫困乡村大力发展有市场需求、有资源优势、有地方特色的脱贫增收产业。无论是80—90年代的扶贫(小康)工作队,还是新世纪以来的下派驻村干部,都把发展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头等大事,把是否形成切实带动群众增收的特色产业作为扶贫成效考核的第一指标。以整村推进扶贫为例,95%以上的贫困村在挂钩帮扶结束后,都形成了“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并且成为拉动当地群众增收的第一“权重”。

(五)在方法手段上,既加大外力支持,又着力激发内劲。宁德在扶贫开发历程中,十分注重处理好“输血”和“造血”的关系,把外力的帮扶转化为贫困群众、贫困乡村的内生动力。特别是从2012年开始,每年都安排5000万元以上的强农扶贫资金,用于支持贫困地方发展产业增收项目和实施各类专项扶贫工程。并且又在全省率先创立了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机制,由政府筹措一块风险担保资金,为贫困群众的小额信贷提供“无抵押”担保,解决“贷款难”问题。2012年以来,全市平均每年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亿元以上。在提高贫困村内生动力方面,特别注重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把培育稳定的村财项目作为整村推进扶贫的重要内容,比较典型的做法是由市、县两级投入一定发展村财项目启动资金,再集中几个贫困村的帮扶资金,“集资”投入农村小水电等稳定的项目,通过入股分红来获得村财收入。

(六)在工作合力上,既坚持党政主抓,又引导社会参与。党委政府始终是宁德扶贫开发的“主心骨”、“主力军”,特别是近年来,市、县、乡三级党委、政府领导干部都有明确的扶贫挂钩联系点,承担具体的扶贫开发任务。同时,宁德在扶贫开发中还注重发挥市场力量,近年来,全市培育了4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000多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受益面覆盖全市80%以上的建制村,促进了贫困地区、贫困群众更好的融入市场经济。此外,宁德还积极引导有爱心的龙头企业、社会个人、企业家、慈善家等采取“认领式”做法,联系贫困户,开展扶贫济困、资医助学活动;发挥“工青妇”、“慈善总会”、“扶贫协会”等群团、社团的号召力,统筹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营造了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开发的良好氛围。

关键词

扶贫 宁德 扶贫开发 习近平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