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闽东之光 资讯速递

闽东之光丨林思翔:水深湾阔似天湖

2025-02-20 09:14 来源:福建日报

打开中国地图,可以看到在闽东北的陆地上有一片阔叶状开叉形的水域地貌,叶柄小,叶面宽,叶脉直伸蕉城、福安、霞浦三个县(市、区)腹地。这就是三都澳。

郭沫若先生曾两度来三都澳考察。他有感而发赋诗道:“良港三都举世无,水深湾阔似天湖。”他用文学的语言科学地描述了三都澳的特征,把三都澳深水海域、壮阔港湾和秀美湖泊三个主要特点表述得形象而精准。

郭老还说:“良港三都澳,神州殆寡俦。”三都澳口小腹大,不冻不淤,是“中国最大、世界少有”的深水良港。三都澳港湾没有陡峭山脉延伸入海,海面下没暗礁,是个天然的避风港,亦属世界少有。

三都澳地理区位的独特和良港条件的优势,造就了它悠久的开发史。据史载,早在晋太康四年(283年),福建最早的造船业的“温麻船屯”就建在三都澳海岸带;孙吴把三都澳作为造船厂和军队基地;五代十国年间,其船运业“北通新罗(朝鲜),南通占城(越南)、天竺(印度)等国”;航海家郑和于明永乐五年(1407年)航海而至,其船队中的主要舰船——福船部分在此建造,这里诞生了水密隔舱造船工艺。郑和经此开赴第二次下西洋之路;明景泰三年(1452年),三都澳设河泊所;清顺治十三年(1656年),郑成功率舟师进三都澳海岸带……

不少名人还在三都澳留下足迹和诗篇,为三都澳增添了文化积淀。宋抗金名将韩世忠造访三都澳,赋诗曰:“万顷琉璃到底清,寒光不动海门平。鉴开波面一天净,虹吸潮头万里声。”盛赞三都澳天净海阔。

在近代史上,三都澳极尽繁华,盛冠八闽。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宣布三都澳对外开放,次年5月,清政府在三都澳设福海关,三都澳开关。福海关是福建省继闽海关(福州)、厦海关之后设立的第三个洋关。

福海关的业务大部分是出口贸易,其主要出口货物是茶叶,闽东北的天山绿茶、坦洋工夫、白琳工夫以及政和工夫等茶叶都直接间接地从这里出口,运往世界数十个国家。据有关方面统计,从1899年至1949年,从三都澳港出口的茶叶占福建省出口茶叶的47%至60%,占全国同类商品出口的6.42%至30.19%,占三都澳港出口货物总值的90%至98%。三都澳对外的水路因此被誉为“海上茶叶之路”。

海关的设立,进出口贸易的开展,使原本只是一个渔村的三都岛,几年间就变成了“商号林立,商贾云集,渔舟唱晚,驳船竞渡”的繁荣港口,有24个国家在三都岛上设立办事处或代表处,意大利还在岛上设立领事馆,美孚石油、南洋兄弟烟草等公司在此设立分销处,岛上还建起了天主教堂、修道院等。当年的三都岛被喻为“小上海”“小青岛”。岛上还办起了闽东第一所完全中学。

进出口商贸重地三都澳,抗日战争时期成为日寇攻击的一个重要目标,惨遭蹂躏。日寇多次轰炸三都澳,岛上几成废墟,一度繁荣的三都澳成为死港。

三都澳水深湾阔,洋内风平浪静,潮流畅通而湍急,浮游生物多,饲料充足,海产资源丰富。特别为大黄鱼产卵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成为我国唯一的近封闭性的内湾大黄鱼产卵场。澳内的官井洋,被称为“大黄鱼的伊甸园”。“官井洋、半年粮”,20世纪六七十年代,闽东沿海每年平均2000多艘小船约2万渔民来这里捕捞大黄鱼。丰收之时,一对渔船一次下网能捕到五六十担,甚至上百担的大黄鱼。“官井之水涌沧波,黄花逐浪纷飞梭。网师得鱼健吹螺,船头集市相肩摩。”这就是当年黄鱼汛丰收盛况的写照。三都澳除产大黄鱼外,还栖息着鳓鱼、马鲛、鲳鱼、海鳗、对虾、梭子蟹等水产物种,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内湾渔场。

三都澳属半封闭海湾,口小腹大,静谧如湖,坦荡似镜。

大小岛屿星罗棋布,如同片片绿洲在洋面浮荡。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绿岛清波彼此交融。一幅大自然如画美景铺展在东海之滨。登三都岛可俯看三都澳全貌。19世纪末清政府开放三都澳时建起的福海关大楼,以及哥特式天主教堂和供修女居住的城堡式结构的修道院如今犹在。土地革命时期我党地下联络站“百克医院”也修葺一新,讲述着当年地下党员丁立山开展革命活动的故事。

三都澳诸岛遍布花岗岩,长期的风吹水蚀,形成了石峰、石堡、石柱、石蛋等形态各异的岩石景观。众多岩景中首屈一指的当推“螺壳岩”。但见一块酷似海螺的礁石斜卧在陡峭的石壁上。远望,那石螺正顺壁下滑,滚滚欲落,可又被一条无形的绳子牵住似的,欲滑又止;攀壁至前细看,大石落置在斜壁上,如根深植,千钧难移。更奇的是,石螺的螺体却是空的,就像海螺的肉质被人掏空一样,留下一个空壳。“壳”内却是一个可容数人的小窟,侧身钻入,阴凉爽身,别有洞天。透过“壳”壁孔眼可以窥视三都澳官井洋秀色,饱览海天大观。

三都澳奇石怪岩的杂乱交叠,还形成了多个奇形怪状的石洞。其中尤以“斗姆迷宫”洞最为诱人。洞内高低宽窄变幻不定,形成错综复杂的洞道、洞厅、洞体,形如迷宫,穿行其间,有惊无险。从“迷宫”穿洞而下,可直达海边的滨海栈道。

三都澳的优良港湾、丰富水产和秀美风光闻名遐迩。开发、利用三都澳潜力巨大。孙中山先生在其《建国方略》中,对三都澳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三都澳是世界少有、中国仅有的天然良港。他预言三都澳可建成东方大港,并称其为世界上最深的不冻良港,具备全年365天全天候作业的条件。

改革开放的东风劲吹,三都澳迎来了开放开发的春天。三都澳宁德港成为闽东首个对外开放的深水港口,三都澳重新向世界敞开了开放的大门。澳内2万吨级、5万吨级泊位码头次第摆开,从这里起航的货物走向世界各地。色彩各异的养殖渔排有序排列,“海上田园”成了一道独特风景。大黄鱼家园已然成了“蓝色粮仓”,富了千家万户。海岛旅游已成时尚,游客络绎不绝。一条“渔旅三都”的新路正在形成。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新时代造就了天时地利人和,为三都澳这个聚宝盆的开发利用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三都澳,潜力无限,未来可期!

 

来源:福建日报

编辑:陈娥

审核:蓝青 周邦在

责任编辑:陈娥

(原标题:闽东之光丨林思翔:水深湾阔似天湖)

返回首页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宁德网简介 版权声明 联系我们 加入我们

宁德网 版权所有,未经宁德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3512014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1309374

广告联系:0593-2831322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新闻热线:0593-2876799

宁德市新媒体网络传媒有限公司 地址:宁德市蕉城区蕉城北路15号闽东日报社三楼

闽ICP备09016467号-17 网络举报监督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