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用好地方资源 加强德育常态化工作
秋冬之交,走进福鼎市“水果之乡”——前岐镇,山上的果园间,金黄的四季柚挂满枝头,映出一年好“丰”景。山脚下的校园操场上,学生们拿起手中的彩笔,放飞想象力,在柚子上作画题字,展现家乡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
这是发生在前岐中心小学举办的“美丽家乡·‘柚’见岐阳”第三届学生柚子绘画现场赛的一幕。比赛中,全校57个班级共171位学生参与,他们围绕“家乡美”“福鼎白茶”“马灯”等主题,以色彩和图形点缀,呈现出一幅幅充满童趣与艺术的绘画作品,也为柚子添加了别样风采。
据介绍,结合地方风土特色和红色资源,前岐中心小学因地制宜,举办柚子绘画现场赛等活动,开辟“红色文化”“我们的家乡”等文化走廊,开展竹马、剪纸、葫芦丝、花样跳绳、足球、经典诵读、灯谜等特色教育社团活动,并积极打造一千人葫芦丝、一千人剪纸等校园团队品牌等,将具有地方特色德育资源进行集中展示,形成有特色的校园文化体系。
在白琳镇,翁江鱼灯已有200多年历史,以高超的制作技艺和丰富的鱼样种类,成为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花灯类民俗活动。2014年底,经过筹建,白琳中心小学将鱼灯引入校园,并通过社团教学、建立鱼灯项目工作坊等形式,开展相互独立又共同合作的系统教育教学,让学生真切感受地方传统文化的魅力,丰富校园生活。
据该校有关负责人介绍,以白琳翁江鱼灯、白琳工夫茶、玄武岩三大特色为主要内容,该校创新编写校本教材,并深度打造乡土文化校园廊道,让乡土文化与学科育人“琴瑟和鸣”,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新“增长点”。
育好一方人,用好一方土。多年来,福鼎市积极将地方资源与校园文化相结合,提升文化育人实效;将本土文化融进校本课程开发,编写校本德育教材《百灵系列校本教材》《魅力白琳》《前岐英烈》《红色岐阳》等,融入大思政课,有层次、有步骤地对学生进行爱家乡、爱党教育;将地方资源与校乡村少年宫活动相结合,组建鱼灯、茶艺、竹马、剪纸等特色社团;将地方资源与中国传统节日相结合,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增强学生文化底蕴和文化自信。
“我们以点带面,在宁德市确定白琳中心小学、前岐中心小学两所‘用好地方资源加强德育常态化工作示范校’的基础上,将实验小学、进修校附属小学等五所学校确定为福鼎市示范校加以培育,全面铺开德育常态化工作,并对工作开展有特色、有成效的学校给予一定经费支持。”福鼎市关工委副主任温兴奋说。
结合“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前岐中心小学等学校以足球为特色并成立校足球队,流美小学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桐北中心小学推进“智慧+科学教育”,山前小学、龙山小学等校也纷纷亮出学校品牌,打造多元化教育新样态。
“接下来,我们将持续加强德育常态化工作的做法和经验借鉴,加强对新增宁德市五所示范校培育工作指导,同时,继续组织以老教师为主体的故事宣讲队伍,深入全市各学校,讲好‘习爷爷在宁德的故事’‘亲子共听闽东故事’,做好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基地授牌等工作,守护下一代健康成长。”温兴奋说。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朱灵塬 通讯员 王婷婷 文/图
编辑:陈姜燕
审核:蓝青 梁辉约
责任编辑:刘宁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