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片区党委深耕细作 旅游发展“破圈出彩”
阳春时节,草长莺飞,柳绿花红,正是踏青郊游的好时节。在屏南县路下乡芳院村,游客来来往往,或是在梅园拍照打卡,或是在古村感受悠悠岁月,好不热闹。
日出下的芳院村 范一辛 摄
“以前我们这片后山都是光秃秃的,特别萧条,连带着整个村看起来非常破旧,年轻人都不爱回村里住。”芳院村村民李家利感叹道,“自从这片梅园建好后,村庄环境大有改善,越来越多的游客春天来这里踏青赏梅,人气越来越旺。”
是什么让芳院村迎来喜人变化?这要得益于屏南县围绕文创旅游产业发展,深入开展片区党委工作,通过飞地联建、资源共享、文化共融等方式,推动文创旅游产业“破圈出彩”。
芳院村是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源远流长,但因缺乏支柱产业,村庄发展动力不足,逐渐走向“空心化”。
如何打破发展瓶颈?路下片区党委结合芳院村自然条件,流转60余亩山头连片荒地、2亩荒废池塘,种植梅花3000余株、荷花100余株,开辟出以梅花为主题的“生态梅林”、以荷花为主题的“环湖听荷”景观,并修建漫步道、围炉煮茶点、环湖雨廊等基础设施,推出“梅花糕”“梅子酒”等鲜花美食,让古村焕发新活力。
如今,以“花”为载体,芳院村已形成冬春“闻香寻梅”、夏秋“听雨观荷”的旅游格局,逐渐成为当地的文化旅游新地标。2024年,芳院村接待游客数量超3万人次,村集体收入达58.67万元。
“自从片区带领我们发展文旅产业以来,不仅村庄越来越好,也给村民带来了实惠,不论是自家种植的盆栽,还是手工制作的地瓜粉、地瓜干,都有了销路。”路下片区党委委员、芳院村党支部书记李何全笑着说道。
为了进一步激发文旅发展活力,2024年10月,路下片区党委引进林正碌团队入驻芳院村,重新规划芳院村环湖雨廊,新增10余个文创主题空间,承接状元书屋、咖啡屋、牛排餐厅等多种业态,打造环绕状元湖的“长廊街区”,为游客提供更新鲜的旅游体验。
“环湖雨廊重新修建以来,想要入驻运营的优质商家接踵而至。相信正式营业后,芳院村的旅游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强,发展动能也将更充足。”李何全说。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推进芳院村因地制宜发展文旅产业的同时,路下片区党委还充分发挥资源聚合优势,整合罗纱洋村梯田、柿树,芳院村梅花、荷花等旅游资源,打造“春耕”“夏荷”“秋柿”“冬梅”四季文旅品牌,推出“罗纱洋—芳院—仙山”精品旅游线路,开展“浪漫屏南·一路‘梅’好”梅花节、“浪漫屏南·柿意罗纱洋”冬晒节等旅游活动,辐射带动路下村、三万里村等食宿经济发展,让文旅产业惠及更多村、更多群众。
同时,为了提升旅客体验感,路下片区以打造文创集镇为目标,将路下乡旧粮站改造为文化创意产业园,建成公益写生教室、手作咖啡吧、原创音乐教学基地、精酿啤酒屋等业态,并举办“手作IPA啤酒&原创音乐节”“艺术画展”“咖啡品鉴”等文创艺术活动,有力促进文创产业多元化发展。
“在这里不仅可以感受花开的浪漫美好,享受地道的农家风味,还能静下心来学一学咖啡制作、歌曲填词,很有意思。”来自福州的游客郑女士说道。
从“繁花似锦”的观光到“人间烟火”的体验,路下片区党委解开了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的密码。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通讯员 甘叶斌 张乾舜
编辑:邱祖辉
审核:刘宁芬 吴明顺
责任编辑:邱祖辉
(原标题:屏南:片区党委深耕细作 旅游发展“破圈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