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荣公安:闭环巡防守护山城平安
作为平安建设的主力军,柘荣县公安局以高站位部署、全方位巡防、实打实服务,全面构建闭环式巡防处警体系,努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全面构筑平安和谐社会治安环境。
完善“一个全局巡防处警中心”筑牢平安防线
“警察同志,前山大桥上有个老人站在护栏上,你们快过来。”2024年9月22日10时许,热心市民杨先生报警。接警后,柘荣县公安局指挥中心将警情迅速派发至就近巡逻警力。不到5分钟,民警赶到现场,对老人进行安抚后,将老人从高达二十多米的大桥护栏上救下。
为建立合理高效的快速巡防接处警模式,从2023年10月8日起,柘荣县公安局在全市率先启动“一个全局巡防处警中心”直派试点工作。
“警情处置快一秒,群众安全多一分。柘荣县公安局持续完善‘一个全局巡防处警中心’,让巡防处警速度更快、效率更高、服务更暖。”柘荣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吴茂鸿说。为了让群众时刻感到安全就在身边,巡防处警中心对接“情指行”一体化实战化运行机制,打通智慧巡防系统与情指中心壁垒,升级数据分析能力,上线视频督查巡防模型,逐步实现由人工派警向数据预警转变。同时,将巡特警和城区派出所街面警力、警车、监控、“1、3、5分钟”快反点全量上图,实现巡防资源一屏调度、预警信息自动生成、处置指令一键发布、处置反馈全程在线。
“一个全局巡防处警中心”开展以来,柘荣县公安局110警情指令减少派警环节,将当日巡防接处警民警全部派到街面、社区开展巡防工作,由原来的驻地“静态接处警”变为现在的街面、社区“动态接处警”。警情流转时间缩短40%以上,处警民警30秒内签收、1分钟内出动、核心区域5分钟到场,全县九类街面警情同比下降28%。
坚持显性用警 提升巡防质效
“各警种协作配合,打破壁垒,资源共享”,这是柘荣县公安局提升巡防质效的工作要求。“我们按照‘资源汇集合成共享’理念,打破警种壁垒和界限,调动机关民警参与巡防接处警值班,充实巡逻防控力量,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投放到案件多发、防范薄弱、群众最需要的重点部位、重点时段,确保重点路段、部位、场所的警力‘全覆盖’。”吴茂鸿介绍。
巡防处警中心实现警队合作上的“大结合”和巡逻行动上的“大协同”,根据城区特点,优化调整巡线,每日城区范围内安排五个巡防组,制定五条巡防路线,并安排一名所队长或职级职务最高的民警担任当日巡防处警组长,负责当天的巡防处警勤务工作。
群众的身影在哪里,巡逻防控的脚步就丈量到哪里。各巡防组实行车巡+步巡+视频巡查“三巡”结合模式,开展24小时全天候巡逻防控,动中备勤,最大限度把警力摆在街面上,高峰期五组警力全部屯警街面,平峰期至少保证一组警力在街面,聚焦治安重点、热点和乱点,及时调整夜市、人员密集场所、娱乐场所等周围路段巡逻路线,有效预防和打击现行犯罪案件的发生。2024年,柘荣县公安局巡防处警中心共接处各类警情1714起,现场调解成功率达94.6%,实现打击和防控效能双提升,实现警情率和发案率双下降。
探索融合勤务 构建护学新模式
“城关派出所巡防组到位”“刑侦巡防组到位”“巡防出警各组均全部到位……”每日清晨,柘荣公安五道巡防组警灯闪烁,严阵以待,开启新一天的巡防护学工作。每天早晨,“护学岗”准时上岗,人群中,一抹抹藏蓝温暖守护。以“小单元”为基础,定人定岗定责屯警学校门口,全面开展巡逻防控和屯警值守,确保开学日及上下学高峰时段“见警车、见警察、见警灯”,为师生提供坚实的安全保障。
针对社会关注的校园安全问题,柘荣县公安局在全县设立30个“护学岗”,组织县局机关科室警力下沉支援,并整合派出所、交警大队、巡警大队警力,切实做到警力护学全覆盖。同时,设立“警爸警妈护学岗”,有效缓解高峰时段校园周边安保警力不足问题。
“我们既是学生家长,又是公安民警,加入护学队伍既能守护自己的孩子,也能筑牢校园安全防线。”柘荣县公安局情报指挥中心副主任王明声说。他的孩子就读于柘荣县某小学,在目送孩子入校后,他立即在校门口参与早高峰执勤任务,疏导车辆,维护秩序。目前,全县像王明声这样的“警爸警妈”有40余名。
不仅如此,柘荣公安在“警校联动”护学机制基础上,根据校园安防力量建设实际,开展安全摸排工作,2024年排查安全隐患14个、下发整改通知书14份,整改率达100%;根据校园门口及周边区域治安交通状况,设置隔离栏防冲撞设施,优化“技防”支撑保障,加强重点部位一键式紧急报警、视频监控等安防设施建设。
过去一年,柘荣公安锚定“五个一建设”,统筹巡防、集约用警、动中备勤、快速处置、严防发案,持续完善巡防处警中心,共同绘就了“中国慢城”柘荣的平安底色。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黄楚妍 通讯员 黄雨欣 文/图
编辑:陈姜燕
审核:蓝青 梁辉约
责任编辑:陈姜燕
(原标题:柘荣公安:闭环巡防守护山城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