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特聘指导员”让乡村振兴有“声”有“色”

屏南:“特聘指导员”
让乡村振兴有“声”有“色”
小桥流水、青山绿树、古宅错落
游客熙攘其中,欢声笑语不断
早春里的屏南县熙岭乡墘头村
散发无限生机与活力

墘头村的秋景 王志凌 摄
眼前这个美丽乡村,早前曾是无人问津的“空心村”,现已成为游客打卡的“网红村”。这样的蜕变,离不开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的努力。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近年来,屏南县打破部门、行业、体制等壁垒,突破地域、身份、专业等限制,大力推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从社会各界特聘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共计139人,以兼职方式进点驻村开展服务。通过组织搭台、人才唱戏,汇聚乡村发展澎湃动力,有力推动资源、资金、项目、技术等各类要素向乡村流动,绘就屏南特色乡村振兴“声”“色”融合画卷。
当行本“色”
地域产业旺起来

日出时的四坪古村 王志凌 摄
“对我影响最大的人,莫过于林老师了。”近日,在屏南县双溪安泰艺术城,一名外来画友感慨。他口中的“林老师”,便是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总策划、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林正碌。
近年来,林正碌以全新艺术理念推行“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油画教学活动,实施本土文创“种子”工程,为周边村民免费提供油画教学。截至目前,已累计培训学员上万人次,许多村民、贫困户、残疾人就地转型为画家或创客,涌现了沈明辉等一批优秀典型,村民因为艺术变得自信、开放,也在售卖画作中获得收入。
不仅如此,林正碌联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程美信、张勇、陈子劲等多点发力,将文创设计理念融入全县300多栋老屋修缮中,推动建成乡村美术馆、个性化书店、公益教学中心等特色空间50多个,开展文创集市、原创音乐节等各类文艺活动100多场,实现古村“旧貌换新颜”。2023年,屏南县获得“全国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称号,以龙潭片区为核心区的文创产业逐渐成为“金字招牌”。
同是龙潭片区,近两年,四坪村的柿子着实让古村“火”起来,成为无数游客慕名而来的“打卡点”。
“这些柿子能强势‘出圈’,带来流量,有效推动乡村旅游产业提质增效,多亏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和屏南县在地社会美育研究所专家的‘金点子’。”熙岭乡党委有关负责人说。

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潘家恩开展沙龙讲座
近几年,每到秋季柿子成熟季节,四坪村“火红”的柿子吸引着游客前来打卡,熙岭乡便萌生开展采摘节的想法,但柿子采摘后,拿什么吸引、留住游客呢?对此,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执行院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潘家恩团队精心谋划,提议由乡属国企和村集体花3万元包下柿子树,让柿子留在枝头,以“景”留“人”,由此策划生成“四坪喜柿”IP,实现将旅游旺季延长三个月。
如今,一到柿子成熟季节,来访游客络绎不绝,摄影爱好者、游客“长枪短炮”定格喜柿美景。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柿子红”期间,龙潭片区接待游客超30多万人次,旅游创收约3800万元。
花卉产业是屏南县的特色主导产业,在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的助力下,迸发出蓬勃的生机。
走进屏南县高山花卉产业园,温室大棚里色彩缤纷的文心兰竞相绽放,令人赏心悦目。工作人员忙着管护、包装、外运花卉,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
“屏南县海拔较高,昼夜温差大,具有明显的高山气候特点,适合培育高品质文心兰。”福建名仕花田园艺有限公司负责人、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余朝晖说。
早前,看好屏南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详细了解屏南县高山花卉产业园的总体规划、发展方向和扶持政策等情况后,余朝晖决定入驻产业园,并在县政府大力支持下,进行快速投产与扩建。多年来,该公司种植基地面积扩至100多亩,文心兰鲜切花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
2022年,余朝晖被聘为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他积极发挥所长,坚持一周两次到现场指导,传授高山冷凉花卉种植技术,有力推动当地花卉产业发展,得到花农的一致好评。
同时,在名仕花田的“样板”带动下,屏南县高山花卉产业园吸引了福州多芬园艺有限公司、福建李周和花卉苗木种植有限公司、闽卉(福建)园艺有限公司等投资入驻,共同推动花卉产业高质量发展。如今,屏南县高山花卉产业园形成了集研发、育苗与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每亩产值最高达30万元。
汇聚多方力量,展现强劲势能。截至目前,屏南全县花卉苗木种植面积11355亩、花卉苗木企业40多家、从业人员3200多人,主要种植文心兰、多肉植物、国兰、杂交兰、食用菊花、大马士革玫瑰等品种。2024年,累计销售盆花106万盆、文心兰鲜切花960万支,全年花卉苗木全产业链产值达5.3亿元,同比增长8.16%。
古村焕发新颜,文旅持续走俏……在乡村特聘指导员的助力下,乡村产业活力迸发,乡村振兴动力更足,群众生活更加美好。
异口同“声”
乡风文明兴起来
日前,在屏城乡前汾溪村的“乡野艺校”,一堂以艺术创作为主题的美育课堂开课。课堂上,孩子们倾耳听、用手绘、以眼观,在艺术创作中探索世界、表达自我、获得快乐。
据介绍,“乡野艺校”由中国美术学院毕业生、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毛华磊、王润家创立的社会美育公益品牌,团队以乡土为学院,扎根乡村现场,融入社群生活,积极开展社会美育在地行动。
2019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的毛华磊、王润家,来到前汾溪村进行毕业作品创作。其间,他们发现,前汾溪村虽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田园景致和古色古香的民居,但只剩下230多名老人孩童留守,村子缺乏生机活力。
2022年,毛华磊和王润家被聘为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他们着手创建了“乡野艺校”,从鲜受人们关注的留守孩童的精神世界入手,推出“乡野艺校”第一个项目——乡村美育课堂。

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王润家带着孩子开展田间课堂
充分利用前汾溪村的自然资源与民俗文化,毛华磊和王润家组织了一堂堂充满奇思妙想的美育课,并积极链接高校资源,不断充实乡村美育课堂志愿者队伍,为孩子们提供更加优质多元的文化供给。如今,乡村美育课堂已开展了410多堂,孩子们变得愈加开朗自信了。
在乡村美育课堂项目成功实践后,毛华磊和王润家又将美育的对象覆盖面从留守孩童推向全体村民。开展了“今晚吃什么?”“节日快乐”“生态农业1+N”等项目,多彩的活动“点燃”了曾经寂寥的山野乡村,引来各地游客,重塑当地村民的精神家园。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近日,在闽江学院法学院社工系讲师、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陈兆漫组织举办的“荧荧微光 福蕾绽放”活动上,学生认真地朗读国学书本。
早些年,陈兆漫常利用节假日时间返乡指导屏南社工站工作,被聘为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后,他更加用心用情,积极为家乡建设和社会服务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进城务工人员越来越多,乡村留守儿童也日益增加,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这些孩子只能在乡间“野蛮”成长,存在着学习成绩较差、行为习惯不好、心理健康状况堪忧等问题。
为了做好留守儿童的关爱帮扶工作,陈兆漫依托乡镇社工站,采取查阅资料、入户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掌握农村留守(困境)儿童基本信息及社会服务工作开展情况,并为363名留守(困境)儿童建档立卡。同时,牵头推广“福蕾计划”,为留守(困境)儿童开展关爱服务活动,联系69名闽江学院志愿者与留守(困境)儿童进行“一对一”适配,通过信件的形式跟踪了解留守儿童的学习与生活。“福蕾计划”开展以来,共组织各类活动260余场,为孩子们提供课业辅导、素质拓展、心理健康、亲情代偿性陪伴等服务7300余人次,切实为留守(困境)儿童传递温暖与幸福。
“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爱祖国,爱人民,鲜艳的红领巾飘扬在前胸。”在棠口新四军六团北上抗日纪念碑前,屏南麦子文化艺术有限公司董事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陆泽美耐心地为小朋友讲解《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创作背景、旋律分析和情感表达,激发小朋友的爱国之情。
从小在农村长大的陆泽美,一直想要为家乡乡村振兴事业贡献力量,但是苦于没有切入点。2022年,屏南县推行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工作,面向社会招募各界英才以兼职方式服务乡村,陆泽美看到招募令后,第一时间报了名,并被选聘为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从此开启了她的音乐浸润之路。

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孙恒(中)与村民共创村歌
几年来,她先后开设满艺26°成人公益合唱、童声半公益合唱等课程,成立满艺“萤火虫”童声合唱团,完成《这世界那么多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共产主义接班人》等歌曲及舞蹈视频拍摄。同时,她以乡村中小学生为受众对象,累计举办音乐公益汇演30多场次,并吸引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创业青年凝聚一起,共同营造向上向善的乡村艺术教育氛围。
如今,在屏南广袤的大地上,越来越多像毛华磊、王润家、陈兆漫、陆泽美一样的乡村特聘指导员扎根乡野、发挥所长,浸润乡风、温暖民心、滋养乡土,不断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声”“色”交融
品牌名气大起来
“家人们!这些是我们屏南当地特色农产品,村民亲手制作,不含任何添加剂!”春节假期刚过,屏南杨美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杨晨芬开始直播卖货,向全国网友宣传推介屏南当地“土特产”。

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杨晨芬直播带货当地农特产
杨晨芬网络昵称“杨美丽”,是屏南县培养的本土“网红”主播,先后获得2023电商主播大赛乡村振兴赛道冠军、“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乡村星主播等。多年来,她始终不忘为家乡的山货代言,穿梭田间地头,向群众收购茶树菇、笋干、羊肚菌、地瓜粉、豆子等农产品,助力山货走出大山、走向全国。2023年以来,杨晨芬通过电商直播带动100多农户增收200余万元。
杨晨芬是屏南县强化电商人才培育、推动电商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直播电商兴起,屏南县紧抓电商时代“风口”,以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为契机,以优质资源为基础、以电商人才为动能,着力推动电商新业态提质增效。培育“农户主播”200多名,其中,月销售200万元以上的10多名、月销售20万元以上的50多名,孵化了“杨美丽”(杨晨芬)、“包菇婆”(卓萍萍)、“小田姑娘”(田小宇)等一批知名主播。
2022年,屏南县发布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招募令,许多主播踊跃报名,成为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在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身份加持下,他们积极为农户、为农产品发声,以电商助农开辟乡村振兴新赛道,让深闺“山货”成电商“俏货”。2023年,屏南电商网络零售额9.2亿元,同比增长6%,电商直播品牌崭露头角。

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邱桂敏(中)在田间劳作 王志凌 摄
走进屏城乡南湾村,梯田层叠,倒映着蓝天白云、树木青川,构成一幅美丽画卷。看着眼前的美景,屏南县一糯千金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邱桂敏哼唱着自创歌曲《屏山南》,“淡淡酒香,聪慧儿郎,农耕忙,一埂一田呀,五谷香……”
邱桂敏原是传媒公司“合伙人”,一次偶然机会,她目睹南湾村的撂荒山垅田,甚感惋惜。因为心中割舍不下乡土情结,她来到南湾村流转了200多亩田地,开启了编织沃野田畴“稻香梦”之路。
创业伊始,邱桂敏面临刚涉足农业领域没经验、没市场等问题。对此,她积极与省农科院开展技术对接,动员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发展产业,解决南湾村土地撂荒问题,并打造“农户+合作社+互联网+文创品牌”的创业模式,通过文创产业的前沿理念,结合屏南特色产品及文化,全方位包装和运营合作社产品,策划了艺术家研学、公益艺术、田间音乐会等活动,开发涵盖农耕文化体验、五谷美食制作、梯田摄影绘画、粮食安全教育等研学课程,逐步形成“艺术+农耕”研学品牌。同时,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群众就业。
当时,邱桂敏打出的“我在屏南有亩田”口号,在屏南乡村振兴研究院的总结提升下,和屏南县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推动下,在更高层面得到推广,形成了“我在宁德有亩田”特色品牌。

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张为露(左)指导养蜂
在屏南,除了像杨美丽、邱桂敏一样以助力产业发展推动品牌建设的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还有一批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他们以“声色”直观展示屏南,助力屏南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李锐,怀揣着对乡土的热爱,积极参与乡村文创工作中,全力做好新媒体矩阵宣传工作,打造了“文创屏南”“屏南文旅”这两张响亮的屏南“名片”,创新性开展了“屏南凭什么”系列文旅营销宣传片及话题抖音挑战赛。其中,2023年拍摄的“柿子红了”短视频更是在网络上爆红,吸引无数媒体、游客和摄影爱好者到四坪村打卡,有效提高屏南文旅影响力和美誉度。
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陈章雅,以屏南乡村唯美景色为底色,以“美猴王”“猪八戒”“济公”等喜闻乐见形象为角色,拍摄了“大圣带你游”等系列短视频,向观众直观展示了屏南县优美的自然风光。同时,依托猴王出世、大闹天宫等《西游记》经典片段,将屏南“菌”“果”“酒”等特色农产品巧妙融入视频情节中,让观众记住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短视频向大家讲述家乡之美。
……
在沃野田畴上织锦,于黄墙黛瓦间造梦……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屏南县乡村振兴特聘指导员不仅实现自我价值,助推乡村发展,也演绎了一场人才集聚与乡村振兴双向奔赴的动人故事。

来源:闽东日报记者 张瑜 通讯员 甘叶斌 郑春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屏南县委组织部提供)
编辑:邱祖辉
审核:刘宁芬 吴明顺
责任编辑:邱祖辉
(原标题:屏南:“特聘指导员”让乡村振兴有“声”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