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天福地·诗画蕉城|吴道锷:素颜文峰
难把菱花照素颜,试临春水插花看。
用王岩的诗句来形容文峰,我觉得是很贴切的。青灰砖瓦、粗粝土墙,不事雕琢的文峰远看或许并无特别之处,而当你走进文峰,品味文峰,你就会沉浸在这个中国传统村落流转千年的古韵之美中。

文峰村 杨哲源 摄
在唐宋前期,这里叫园州,宋末始称石堂。据《宁德县志》记载:“石堂在明、清时期为宁德县青田乡安远里二十都一图的钟山景与唐山景。”到了1943年,石堂分为文峰与梅鹤两村。“石堂诗谶兆九曲,高吟绝唱谁能续。尖新文笔倒书天,渺视群山一瓯覆。”文峰村名,便是从古遗先生韩信同石堂八景诗中的“文峰卓笔”而来。
徜徉在千年古村的石阶小巷里,看错落有致的马头墙、赏精美绝伦的泥塑画,你才会感受到不施粉黛的文峰,她内心的温婉细腻、千回百转。
推开古民居斑驳的木门,在村民娓娓道来的诉说中,你自然慢慢就会体味到散落在文峰人言语间不经意的骄傲。
花桥,坐落于梅鹤村西水尾,始建于北宋徽宗宁五年,至今已经有900多年的历史,是宁德境内最古老的石拱廊桥。据《宁德县志》记载,明万历年间,宁德县丞范节题赞此桥为“宁阳第一桥”。

梅鹤花桥 李在定 摄
宋淳熙年间,理学大家朱熹于古田杉洋创办蓝田学院游经石堂,顿生诗兴,当时的花桥正在动工建造,朱熹看木匠不在,便用地上留下的墨斗和竹笺,留下“紫阳诗谶石堂名彰千古”之联。七十年后,出生于斯的陈普游于此桥,见横梁并无下联,突发灵感,留下下联“玄帝位尊金厥寿永万年”,不经意间,成就了朱熹和陈普隔代师徒间的“千古唱和”。
古朴的陈普祠静静地守在文峰村东北角,一代名儒陈普的塑像端坐其中,凝望着文笔山峰。作为朱熹三传弟子,陈普是宋末元初闻名于世的理学家、教育家、天文学家。
宋朝灭亡之后,陈普以宋遗民自居。元朝朝廷曾经多次聘他为福建教授,陈普都予以拒绝,回到乡里办学馆,传道授业。陈普先生不仅在家乡创办仁丰书院,还到建阳、莆田主持书院,培养了众多人才。
陈普一生著作丰硕,仅仅在明万历年间重刊、被收入《续修四库全书》集部中的《石堂先生遗集》,就达22卷约30万字。现存的文物中除《石堂先生遗集》外,还有《陈惧斋祠》及三座祖墓和仁丰书院旧址等。嘉靖十四年,宁德县令叶稠为陈普修建祠堂,并塑像祀之。
清代爱国戍台名将黄礼鉁的故居里,一品武官服像、清朝皇帝赐封给黄家的四道圣旨留存至今,彰显着他当年的铁马荣光。黄礼鉁生于嘉庆戊辰年,清道光十二年,在乡试中考取了全省第25名武举人,后进京参加朝廷的兵部会试,获得福建全省第一,被封为福建水师千总。
黄礼鉁驻守闽台沿海重镇十几年间,积极进行军事防务,努力保护沿海群众的安全安定,多次受到皇帝的褒奖,后来在台湾彰化的平叛战役中,为国捐躯。
文峰人的骄傲是有原因的,仅清朝两百多年,这个人口不足千人的村落,就出了2名进士、8名举人、182名秀才,“武魁”牌匾随处可见,更有“文武魁”父子登科,一时传为佳话。
文峰人珍惜先辈们留下的遗产,村内现仍有明清古建筑20余幢;元、明时期的奶娘宫;明、清时期的下马亭;陈普墓、陈普祠堂、清朝“进士第”“将军府”“绣楼”以及清朝圣旨、镀金仪杖牌、将军武官像等大量珍贵文物遗存。
“玉帝何年宴众仙,误遗双箸在人间。至今忘却收将去,插在南闽半壁天。”这说的便是文峰八景之一的“双箸擎天”。还有“翠屏霁雪”“石屋朝天”“笑天狮子”“蛟潭映月”……大自然的神奇造物留给文峰的是让人流连忘返的遐想。

文峰村 杨哲源 摄
多年前,在文峰村荣获宁德十大最美乡村之时,我颇感意外地受邀前往上海参加活动。原来,在沪上经商的众多文峰人得知家乡获此荣耀后,竟自发集资专门在上海举办了一场庆祝活动。即使远离故土、深处繁华,文峰人也一样时刻惦念着家乡。因而,看到文峰村的窗明几亮,古民居的保存完好,我对素颜之美源于自然也就有了更多的认识。
2014年,文峰村入列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019年,文峰上线中国传统村落数字博物馆,让更多人能够“云”游古村,感受这座千年村落的独特魅力。
文峰之美,美在素颜,美在她深藏不露的内涵。我知道,唯有流淌在一代代文峰人血脉中、深埋内心的挚爱,才是让这座千年古村能够既照见历史也照见未来最为澎湃的力量。
来源:闽东日报·新宁德客户端
作者:吴道锷
编辑:邱祖辉
审核:蓝青 周邦在
责任编辑:邱祖辉
(原标题:洞天福地·诗画蕉城|吴道锷:素颜文峰)